就爱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小春花

小春花

见《闽东本草《。为阴地蕨之别名,详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兑端

    经穴名。代号DU27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督脉。位于上唇尖端,当人中沟下端皮肤与上唇粘膜之移行处。布有面神经颊支、眶下神经分支及上唇动、静脉。主治癫狂,口唇动,齿龈痛,鼻塞,鼻出血;以及口腔炎,鼻炎

  • 寒湿腹胀

    证名。指感受寒湿所致的腹胀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三:“寒湿腹胀之症,身重不温,手足厥冷,腹胀无汗,此寒湿腹胀之症也。”可因气候失常,天冷阴雨,或坐卧卑湿,寒湿袭于腠理,壅闭脉络所致。治宜祛寒化湿为主。身重、

  • 经闭发热

    病证名。清·《妇科秘方》:“此症因行经时及产后食冷水果等物所致。盖血见水则凝滞,初起每日生寒作热,五心烦热,脾土不胜,若半年不治,变作骨蒸,子午发热潮热,肌肉削瘦泄泻不止,须用逍遥散、紫金汤治之。”

  • 后庵居士

    【介绍】:见程充条。

  • 心演

    推拿穴位名。出陈氏《小儿按摩经》。位于两乳之间的心窝部,用治惊风。《针灸大成》卷十:“慢惊……两太阳、心演用潮粉热油拭之。”

  • 两气

    ①真气与邪气。《灵枢·胀论》:“真邪相攻,两气相搏,乃合为胀也。”②两种邪气。《素问·痹论》:“阳气少,阴气盛,两气相感,故汗出而濡也。”

  • 针挑疗法

    即挑治疗法,见该条。

  • 温疫析疑

    书名。4卷。清·唐毓厚撰。刊于1878年。作者认为“温、疫本属两途,只因习俗并称,以致疑义不明”(见本书凡例),遂广集诸家学说,参以己见撰成本书。唐氏将温、疫病证大致分为伏气、岁气、时疫、疫毒四门;兼

  • 水火相济

    借用五行学说中关于水与火的生克关系,来比喻心火与肾水、肾阴与肾阳的相互关系。互相协调,维持生理的动态平衡,称相济;互相失调称不济。参见水火不济、心肾不交、水亏火旺各条。

  • ①五脏之一。与胆相为表里。居于胁下,其经脉布于两胁。肝主藏血,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,故有“肝主血海”之说。《素问·五藏生成论》:“人卧则血归于肝。”又主筋,全身筋腱关节的运动功能,须赖肝的精气滋养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