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年未老经水断

年未老经水断

病证名。见《傅青主女科》。指年未届绝经期而月经断绝。多因素体虚弱,营养不良,或早婚、产多、乳众等,耗伤精血肾气天癸虚衰,或忧思劳伤心脾,阴血暗耗,以致脏腑、冲任血亏失养,无血下达。肾虚者,症见面色晦黯,头晕耳鸣,腰膝痠软等,治宜补肾益精,养阴调经,方用左归饮当归地黄饮六味地黄丸等;血亏者,症见面色萎黄皮肤不润,饮食日少,精神虚惫等,治宜补血养阴,扶脾宁心,方用益经汤、十全大补汤归脾丸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露兜竻(lè 勒)

    见清·赵其光《本草求原》。为橹罟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重腭风

    即重腭。详该条。

  • 甜桔梗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荠苨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月水来腹痛

    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七。即经来腹痛,详该条。

  • 皮肤痛

    证名。《灵枢·五邪》:“邪在肺,则病皮肤痛。”多由火邪侵袭肺卫所致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筋骨皮肉毛发病源流》:“皮也者,所以包涵肌肉,防卫筋骨者也。……心实之痛,深至肉间,宜导赤散加减;火灼之痛,如欲炙手

  • 脉要精微论

    《素问》篇名。本篇较全面地论述切脉与观神察色的主要精微,故名。文中分述望、问、闻、切所搜集各种证候的临床意义,详论五脏脉象与各种病证的关系,提出四诊合参以决死生的重要性。

  • 肉疸

    病名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黄病诸候》。为九疸之一。症见身面发黄,饮少,小便多而色白如泔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:“发于脾,则为肉疸。”多因饮食过度,醉酒劳伤,脾胃有瘀热所致。治宜寒水石散等方。参见黄疸有

  • 惊后瞳斜

    病证名。为小儿惊风后,瞳人不正,斜于左右。属惊风后,肝经失养所致。治宜养血益肝,用人参、阿胶煎水温服(《仁斋直指方》)。

  • 胆风毒气

    证名。指风毒之气入胆而昏困多睡之症。《圣济总录》:“治胆风毒气,虚实不调,昏困多睡,酸枣仁汤方。酸枣仁研,生用一两,腊茶以生姜汁涂炙令微焦二两。右二味,粗捣筛,每服二钱匕。水一盏,煎至七分,去渣温服,

  • 产后完谷不化

    病名。俗名产后水谷利。素体脾胃虚弱,复因产后劳倦伤脾,转输失职所致。症见泄泻完谷不化。治宜温阳健脾祛瘀。方用生化汤加益智仁、砂仁、豆蔻、木香、柴胡、升麻、陈皮、党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