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气法
即行气法。见该条。
即行气法。见该条。
润燥法之一。是治疗内脏津液不足,或热病化燥伤阴的方法。例如肺肾阴亏,虚火上炎,咽燥咯血,手足心烦热,用百合固金汤;热病灼伤肺胃阴津,口中燥渴或大便秘结,用益胃汤、增液汤。
病名。即喉痹。《本草纲目》马鞭草附方:“马喉痹风,躁肿连颊,吐血数者。马鞭草一握,勿见风,截去两头,捣汁饮之良。”
见《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》。为金樱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为角蒿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,出《中藏经》。指小儿泄泻,大便稀薄而色白者。多由脾胃气虚,运化失常,水湿下注所致。其症可伴有腹胀、腹痛、唇淡等。治宜健脾利气,用白术丸(《中藏经》:白术、当归、白芍、木香,等分为末,炼蜜丸如绿
见《口齿类要》。水蛭即蚂蝗。误吞蚂蝗,急食蜂蜜以治之。
【介绍】:晚清医家。字祥宇,又字英白。河南新息人。长于儿科推拿,撰有《保赤推拿法》(又名《推拿精要保赤必备》(1885年刊行),后有许敬舆(公岩)等之增释本,称《增图考释推拿法》(1933年刊行)。
病名。出《增辑验方新编》卷六一十。即冷瘼。见该条。
证名。上厥指阴阳气不相顺接,而突然昏倒不省人事;下竭,指下部真阴真阳衰竭。实质上,是指下部真元亏竭引致昏厥的病机。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香侣,浙江武林(杭州)人。曾摘录曹鞠庵《本草纲目万方类编》中的简易平稳的方剂,并补以《内经知要》、《颐生微论》、《传忠录》、《经验良方》等书的方论,编成《平易方》4卷(1804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