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心实热证

心实热证

证名。指心经邪热炽盛的病证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病苦闭,大便不利,腹满四肢重,身热,名曰心实热也。”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四:“夫心实则生热,热则阳气盛,阳气盛则卫气不行,荣气不通,遂令热毒稽留,心神烦乱面赤身热,口舌生疮,咽燥,头疼,喜笑,恐悸,手心热,满汗出,衄血,其脉洪实相搏者,是其候也。”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·心小肠经虚实热证治》:“心实热,心下痞满身重发热干呕不安,腹中雷鸣泾溲不利,水谷不消,欲吐不吐,烦闷,喘急。”或伴有夜眠不安,体背生疮,甚则发狂等。治宜泻心清热为主。选用竹沥汤黄连泻心汤等方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口唇紧缩

    即唇紧。详该条。

  • 久痈

    病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二:“发痈之后,热毒未尽,重有风冷乘之,冷搏于肿,蕴结不消,故经久一瘥一发,久则变成瘘也。”指痈之失治或治疗不当而成之瘘疮。治法内服山茱萸散。余治法参见痈、溃疡条。

  • 半边头风

    病证名。见《辨症录·头痛》。边,指边侧。即偏头痛。详偏头痛、偏头风条。

  • 张子和心镜别集

    见伤寒心镜条。

  • 十二经穴

    指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所属的穴位,共309穴。见表。

  • 足阳明标本

    十二经标本之一。《灵枢·卫气》:“足阳明之本,在厉兑;标在人迎颊下,上挟颃颡也。”颃颡,指喉头及咽峡部。

  • 风热喉丹

    病名。多由痰火内伏,外受风邪,致风火痰浊壅塞肺系,或劳思太过所致。《焦氏喉科枕秘》卷一:“风热喉丹紫思起,邪风入肺致痰生,喉内鲜红多肿闭……粘子解毒汤宜治,凉血祛风药用神。”或选用黄连温胆汤、犀角地黄

  • 温病条辨

    书名。6卷。清·吴鞠通撰于1798年。作者仿张仲景《伤寒论》体例,汲取明、清温病学家的学术经验,以简要的文字,分篇分条论析温病三焦辨证及治法,并自加小注。卷首为原病篇,引述《内经》有关温病条文并予以注

  • 孙从添

    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庆增,号石芝。江苏常熟人。著有《石芝医话》、《活人精论》等书。

  • 下阴别

    指会阴穴。《素问·气府论》:“下阴别一。”张景岳注:“自曲骨之下,别络两阴之间,为冲督之会,故曰阴别,一谓会阴穴也。”见会阴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