阴阳相乘脉象。沉涩短细等一类的阴脉出现在属阳的寸部,称阴乘阳。《难经·十二难》:“脉居阳部而反阴脉见者,为阴乘阳。”
见《观聚方要补》卷八。即升麻葛根汤,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《银海精微》:“胞肉生疮者,此脾胃热毒,胞肉肐或风粟变而为疮,血热化脓,腐烂腥臊,流汁流脓,浸渍黑睛生翳,眼如硃砂之色。”治法:宜泻火解毒为主。内服清胃散、三黄汤之类加减。参见针眼条。
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为海桐皮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见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。为硼砂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出清·邹五峰《外科真诠》。①即痄腮。详该条。②《外科启玄》:“大人小孩疳食透腮颊,初生时如米豆大一小疮,次则渐大,蚀破腮颊,故名含腮疮。”
见开宝新详定本草条。
病名。即体气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不寐多寐源流》。即魇。详该条。
解剖部位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即眼弦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