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旋覆花丸

旋覆花丸

全生指迷方》卷二方。旋覆花桂心、炒枳实人参各五分,干姜、芍药、白术各六分,茯苓狼毒、炮乌头、煅矾石各八分,炒甘遂三分,细辛、煨大黄黄芩、炒葶苈子、炒芫花橘皮、炒吴茱萸厚朴(姜制)各四两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三丸,米饮送下,不效加至七丸。治腰以上发热,热极则汗出,汗已而凉,移时如故,反复不止,兼有昏晕腹膨,其气上攻,时时咳嗽,嗽引胁下牵痛,睡则惊悸,其脉弦急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阴脱

    病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六。①即阴挺。相当于子宫脱垂。《医学正传》卷七:“产后阴脱,谓阴户中宫脱下也。”②指妇人因分娩损伤胞络,或举动房劳。而致阴户开而不闭,甚则肿痛,小便淋漓。治宜补益气血。方用十

  • 内热

    ①证名。与外感发热相对而言,泛指体内脏腑阴阳偏胜之热。宜辨虚实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阴虚生内热,……有所劳倦,形气衰少,谷气不盛,上焦不行,下脘不通,胃气热,热气熏胸中,故内热。”《素问·厥论》:“酒

  • 鱼腥哮

    因食服鱼腥而致发哮者。类似齁喘。《医说》卷四:“因食盐鰕过多,遂得齁喘之疾。”症见喘急而喉中有痰鸣声,喘鸣迫急,但坐不得卧等。治宜小青龙汤、越婢汤等方,亦可酌用甜瓜蒂研末吞服,以探吐痰涎。参见齁喘条。

  • 湿癫

    五癫之一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:“湿癫,眉头痛,身重。坐热沐头,湿结脑,脑汗止得之。”参见癫、五癫条。

  • 紫虚道人

    【介绍】:见崔嘉彦条。

  • 泻脾散

    见《小儿药证直诀》卷下。即泻黄散,见该条。

  • 血蒸

    见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骨蒸候》。即内蒸。又为二十三蒸之一。详五蒸、二十三蒸条。

  • 舌红

    舌质比正常的淡红色较深,主热证。《伤寒舌鉴》:“夫红舌者,伏热内蓄于心胃,自里而达于表也。”临床上根据红色的深淡,结合舌苔以辨别热的部位和轻重。一般来说,深红而有黄苔为实热;鲜嫩红色为虚热;红瘦无苔为

  • 郁氏遗书

    见麻科合璧条。

  • 咽喉壅塞

    证名。多由外邪客于肺系。气机上下升降不利致咽喉呼吸不畅,壅塞难通。可见于多种咽喉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