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昏迷

昏迷

证名。①指神昏不省人事,或神识迷糊的症象。见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一。又名神昏。多由邪阻清窍,神明被蒙所致。可见于伤寒温病及中风、厥证癫痫等多种疾病。不论外感内伤,凡见此证,均属重症。治应审因论治,而以开窍醒神为先,选用苏合香丸至宝丹紫雪丹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等。危重者可中西医结合抢救。本病可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,内分泌及代谢障碍性疾病,水、电解质平衡紊乱,中毒,物理因素疾病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等疾患。②指郁冒。《伤寒明理论》卷三:“郁为郁结而气不舒也,冒为昏冒而神不清也,世谓之昏迷者是也。”参见郁冒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陶通明

    【介绍】:见陶弘景条。

  • 嗽玉津

    即咽唾。见该条。

  • 黄丁

    病名。①五丁之一。《华氏中藏经》卷中:“黄丁者,起于唇龈边,其色黄,中有黄水。发则令人多食而还出,手足麻木,涎出不止,腹胀而烦,多睡,不寐者死。”多由火毒炽盛上炎于唇所致。治宜解毒泻火。用五味消毒饮、

  • 经多发肿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女科备要》。即经水不止,身发肿满。详该条。

  • 精虚痰

    指因元精虚亏所致的痰证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二:“精虚痰,骨蒸潮热,虚火时升,脉多细数。”治宜补精化痰。方用地黄丸、加减二冬汤、固本丸加玄武胶,佐以理气药等。参见痰证条。

  • 人中

    ①指人中沟。出《灵枢·经脉》,又名水沟。在鼻下方、唇上方的皮肤纵沟部,为手足阳明经与督脉交会之处。古人认为此处可作望诊膀胱和子宫的参考。②水沟穴的别名,见《针灸资生经》。详水沟条。

  • 茂化

    运气中六气的变化之一。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少阳所至为茂化。”少阳之气到来,火气敷布,万物茂盛,故名茂化。

  • 丫叉毒

    病名。出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八。即虎口疔。见该条。

  • 医略存真

    综合性医书。1卷。清马文植撰于1896年。书中收载医论28则,阐述作者治疗咳嗽、痰饮、脑疽、对口、肝痈、乳岩等内外诸证临床心得,而尤详于外科病证。卷首附作者祖父马省三“论症十六则”。现存清刻本。

  • 膏疸

    病名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黄病诸候》。为九疸之一。《外台秘要》卷四。以肺瘅为膏疸,症见身面皆黄,饮少而小便多。多因饮食过度,醉酒劳伤,脾胃有瘀热所致。治宜秦椒散等方。参见黄疸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