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清·赵其光《本草求原》。为八角茴香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七十三。其证皮肤先起红晕,后发斑片。
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为雄黄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开宝重定本草》。又名蒻头。为天南星科植物魔芋Amorphophallus rivieri Durieu的块茎。分布广西、云南、四川、贵州、湖北、甘肃、陕西等地,多为栽培。辛,温,有毒。化痰散结,行
见《南宁市药物志》。为盐麸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广州部队卫生部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,为溪黄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本法源于《灵枢·官针》“远道刺者,病在上取之下,刺府输也”的理论。后金·窦汉卿《标幽赋》又有“头有病而脚上针,左有病而右畔取”的论述。现今泛指远离病变部位选取穴位的方法。又称远取法。如牙痛选取合谷、内
指正气的耗损脱失。常由于过汗、过下、失精、亡血等原因,以致气失依附涵载而外脱。《灵枢·决气》:“气脱者,目不明。”临床见证除了目失所养而视物模糊不清外,尚可有气息低微、面色苍白、脉微弱,甚则冷汗淋漓,
后囟之别称。出《奇效良方》。婴幼儿元气充实者则脑后顶门坚实而矫健。
见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