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.《本经逢原》。即芦叶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王贤条。
眼科病证。路际平《眼科临症笔记》:“二目不疼不赤,瞳孔无异常人,外视如无病,但夜明而昼昏。”类今之昼盲,详黑夜精明证条。
古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四。多因忧郁思虑而得。症为颈部或腋下生核,伴有寒热,终成漏症。初宜内服犀角散。破溃有脓者可用雄黄一分,白矾一分,龙胆三分,细辛半两,川大黄半两,地胆半两,石决明一分,续断
①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龙葵之别名。②见《江西民间草药》。为苦之别名。③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酸浆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病名。专指因火邪所致的目珠突出于眼眶者。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:“此症通睛(整个眼珠)突然凸出眶外,非鱼睛(鱼睛不夜症)因滞而慢慢胀高者比……,究竟皆水衰精败,脉络焦脆,邪火亢害,内无从泄,则上走
证名。指大便时排出的腐浊垢腻物质。多因湿热邪毒郁滞肠道所致。《诸病源候论·痢病诸候》:“肠垢者,肠间津汁垢腻也。”便肠垢,可见于热痢。协热利等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痢疾源流》:“其冷热蕴结肠胃间,滑泄垢腻
经穴别名。《针灸大全》作天鼎别名,见该条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两种以上药物同用。一种药为主,其余药为辅,以提高其药效。如款冬花配杏仁。
《喉症全科紫珍集》卷上方。桔梗、金银花各一钱五分,当归一钱,赤芍药一钱二分,生地黄、玄参、赤茯苓各二钱,荆芥、牡丹皮各八分,川贝母、甘草各五分,葛根、前胡各七分。加灯心一分,地浆水煎服。治一切喉症初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