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

中药炮制法之一。把药材与液体辅料同炒,使辅料渗入药材之内,故又称合炒。按辅料的不同,可分下述几种:①酒炙。有两法:一是先将药材与酒拌匀,再加热炒至微黄;二是先将药材炒至微黄,再把酒洒入,略炒片时。如炙制当归、川连等。②醋炙。用米醋炙如上法。如炙制香附子、三棱等。③盐炙。先将盐加水适量溶化,再与药材同炒。如炙制橘核、黄柏等。④姜炙。先将姜捣烂取汁,再与药材同炒。如姜制竹茹等。⑤蜜炙。将药材与蜂蜜拌匀,再加热同炒。如炙制甘草、枇杷叶等。⑥米泔水炙。用米泔水浸后再炒。如炙制苍术等。⑦羊脂炙。也叫酥炙。取羊脂与药材同炒。如炙制淫羊藿等。⑧童便炙。取药材与童子小便同炒,如炙制香附子等。⑨鳖血炙。先将鳖血加少量清水与药材同拌匀后,放置一时许,在锅中炒至变色即可。如鳖血炙柴胡等。⑩矾炙。先将矾加水溶化,洒入炒热的药材中,炒至干燥为度。如炙制郁金等。⑾药汁炙。取药汁与药材同炒。如甘草汁炙吴茱萸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山芥菜

    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为蔊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嗽声不出

    出《太平圣惠方》第八十三卷。指小儿咳嗽,声不出者。多由邪热侵肺,津液受伤所致。治宜甘润生津,兼以利肺。用杏仁煎或紫菀散。

  • 公道老

    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接骨木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劳咳

    病证名。①指外感、内伤咳嗽经久不愈者。《济生方·咳嗽》:“外则六淫所伤,内则七情所感,连滞岁月,致伤五脏,遂成劳咳者多矣。”即劳嗽。参见该条。②指劳伤五脏而致者。《医学入门》卷五:“劳咳,五劳虚咳也。

  • 口禾髎

    见禾髎条。

  • 张洁古

    【介绍】:见张元素条。

  • 交结出血

    见《女科备要》。即交接出血,详该条。

  • 刘均美

    【生卒】:十四世纪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号阅耕斋。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精于医术,乐于救济乞丐穷人。晚年医术益精,活人更多,死时九十岁。著有《拔萃类方》一书,已佚。

  • 手掌后白肉际穴

    经外奇穴名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转筋在两臂及胸中者,灸手掌白肉际七壮。”《类经图翼》列作奇穴,名手掌后白肉际穴。位于掌后腕横纹中点稍前赤白肉际。直刺0.2~0.3寸。艾炷灸3~7壮;或艾条灸5~15分钟。

  • 鬾(qī 奇)气

    古病名。指鬾病兼有发热,大便黄而恶臭者。治法见大便恶臭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