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见秦伯未《中医临症备要》。即目视无光,详该条。
病名。①为婴儿特有的一种湿疮。出《外科正宗》卷四。又名胎疮、胎癣、乳癣。多为禀性不耐,风湿热蕴阻肌肤而成。多发于婴幼儿头面部,有时可延及其它部位。其症初起形如粟米,散在或密集,疹色红赤,搔起白屑,其形
书名。南京中医学院编。本书参考多种资料结合临床对《金匮要略》原文各篇作了比较深入的阐析。卷首列概论,简要介绍各篇内容的重点。各篇的原文部分有原文分析、参考资料、按语等项,着重讲解各种病证的病机、证候和
证名。见《外台秘要》卷七。多因诸气郁滞及七情过用所致。《医学从众录·心痛》:“气痛,脉沉而涩,诸气郁滞及七情过用所致。宜二陈汤加沉香、乌药、百合主之。”《证治汇补·腹胁门》:“气痛,因恼怒而发,痛时隐
出《周礼·天官》。指专治肿疡、溃疡、金疮、折疡等外科疾病的医生。
宋代福利设施。据载系专为收葬无依无靠的尸骨而设。
见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。即胞宫。详该条。
即耳上,见该条。
出《新修本草》。为蛇含石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九。指下疳生于阴茎上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