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见马哈德哇条。
指纹弯向大指旁,主痰热(见《医宗金鑑·幼科杂病心法要诀》)。
出《肘后备急方》卷五。即阴痛。详该条。
见清·赵其光《本草求原》。为棕榈皮之简称,详该条。
出《两京记》。为李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。为腹水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熏法之一。见《外科大成》卷一。其法用朱砂、雄黄、血竭、没药各三钱,麝香四分,共为细末。每用三分,绵纸裹药搓捻,长七寸,麻油浸透,点燃以烟熏患处。有活血消肿、解毒止疼的作用。适用于痈疽轻证,七日前后照之
见《中国经济植物志》。为廉姜之别名,详该条。
医论著作。3卷。明·张介宾撰。本书是《景岳全书》第一部分,共收医论30余篇,论述辨证、诊法及治则等多方面内容。重点阐发“阳非有余,阴常不足”的观点。治以温补为主,对刘完素、朱震亨重用寒凉攻伐的治法,提
即拯阴理劳汤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