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疫喉自汗

疫喉自汗

病证名。指患疫喉而汗自出。若汗出痧透,喉烂渐退者为顺症。反之,若得汗而痧仍隐,喉烂反盛者则为疫火太甚,邪毒不能外达,为逆证。治宜疏解透达。用粘子解毒汤加减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小儿百寿丹

    见《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》(北京方)。山楂、滑石各150克,苍术、胆南星、天竺黄、木香、橘皮各75克,砂仁、神曲、麦芽、钩藤、薄荷、僵蚕各45克,茯苓、桔梗、甘草、朱砂各30克,牛黄6克。为细末,炼蜜为

  • 三消论

    书名。1卷。金·刘完素撰。清·周学海注。原无刊本,周学海于1884年刊行《周氏医学从书》时,根据刘氏后裔所藏钞本收入其中。本书对于消渴病的病因、辨证及治法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。

  • 土红花

    见《陆川本草》。为扶桑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双料喉风散

    经验方。见《新编中成药手册》。珍珠、牛黄、冰片、黄连、甘草、青黛。为细末,外用适量,吹敷患处。功能清热解毒。治咽喉肿痛,口腔糜烂,牙龈疼痛,鼻窦脓肿,耳内流脓,皮肤溃烂等。

  • 坤地廓

   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,用八卦配自然界之物质现象命名者。见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二。即地廓。详该条。

  • 御药院

    掌管帝王用药的机构。或称御药房。其职责是保管国内外进献的珍贵药品,按方和剂,以进帝王服用。宋代以供奉官3人掌之,下设典、使臣、药童、匠等;金代设提点、直长、都监、同监等官职管理;元代置达鲁花赤、大使,

  • 头髓

    即脑。见该条。

  • 脉阴阳俱浮

    出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。寸脉属阳,尺脉属阴,两部之脉俱浮。可见于风温病外热已盛,而误用辛温发汗,津液受伤,致使热邪内外充斥,故脉见浮洪。

  • 次髎

    经穴名,代号BL32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位于骶部,在第二骶后孔中,约当髂后上棘下与骶正中线之中点。布有第二骶神经后支和骶外侧动、静脉后支。主治腰骶疼痛,月经不调,赤白带下,阴挺,痛经,

  • 反发热

    证名。指少阴病不应发热而见发热的症状。多见于少阴、太阳合病患者。《伤寒论·辨少阴病脉证并治》:“少阴病,始得之,反发热,脉沉者,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。”“少阴病,吐利,手足不逆冷,反发热者,不死,脉不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