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秘制太和丸

秘制太和丸

《萧山竹林寺妇科秘方考》方。制香附、制苍术藿香防风前胡苏叶、薄荷叶厚朴草果、姜半夏乌药陈皮、焦麦芽砂壳、炒枳壳、焦山楂各四两,白蔻仁木香茯苓川芎羌活白芷甘草各三两。为细末,面糊为丸,弹子大,每服一丸,日二、三次。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,腰痠带下,骨节疼痛,胸闷食少,停经腹胀脾虚泄泻,积年不孕等症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妊娠头痛

    病证名。见《竹林女科证治》。即胎前头痛。详该条。

  • 类证治裁

    书名。清·林珮琴撰于1839年。8卷。作者将内科杂病、妇科、外科等病证,据不同的病因和临床表现,详予辨析,并介绍具体治法及应用方剂,对于其中的不少病证,附述了个人治案,作为学医者借鉴。书中博采诸家之长

  • 埋针疗法

    即皮内针疗法。见该条。

  • 临产胎死腹中

    病证名。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:“妇人临产,忽子死腹中,或胎前患热病,以致胎瘘,或生理不顺,坐草太迟,阻塞气血,或稳婆不谨伤胎,治宜速下死胎为第一。……宜朴硝急救饮。”(苍术、陈皮、厚朴、甘草、肉桂、朴硝

  • 经来胁痛

    病证名。见《竹林女科证治》。又名经来胁气痛。多因肝郁气滞所致。症见月经来时,胁内作痛,经血色暗。治宜行气止痛。方用四物元胡汤(四物汤加延胡索、沉香)。

  • 痘疮夹斑

    病证名。即与痘相夹而出的红斑。因痘疮毒火郁遏,伤及阴血,血与热相搏,迫血游溢于皮肤之间,故痘与斑相夹而出。症见皮肤上起红癍,片片如云头突起的片状。治宜疏风攻毒。用荆防败毒散,或黄连解毒汤。

  • 红花艾

    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益母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参芪膏

    见《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》(南京、武汉方)。党参、黄芪(蜜炙)各2.5千克。共煎熬三次,去渣取汁,滤清浓缩,加冰糖5千克收膏,每服9~15克,早、晚开水和服,日二次。功能补益元气。治体弱气虚,四肢无力。

  • 周慎斋

    【介绍】:见周之干条。

  • 推粪虫

    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蜣螂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