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消石之别名,详该条。
周代掌管医疗的最高官员。《周礼·天官》:“医师上士二人、下士二人、府二人、史二人、徒二十人,掌医之政令,聚毒药以供医事。”郑康成注:“医师,众医之长。”后世随着时代变迁,其含义有很大的改变。近代凡医学
儿科著作。又名《医林枕秘保赤存真》、《幼科心法保赤存真》。10卷。清·余含棻撰于1834年。本书就儿科疾病的证治理论与方药作了较全面的介绍。特别对于儿科学中的一些理论问题,如小儿体质的属性及治法、惊风
旃,音毡,zhān。见《药物学大成》。为番泻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生平欠详。著有《玄秘会要针经》五卷。
病证名。指受风冷即发喘嗽。《万病回春》卷四:“冷风嗽者,遇风冷即发痰多喘嗽是也。”治宜三拗汤、五拗汤等。参见咳嗽条。
骨名。又名扶桑骨。位于眼眶(眉棱骨)的后方,颧骨弓上方部位。
书名。①明·薛己撰,7卷。约撰于16世纪中期。本书是以外科医论和医案为主的著作。卷1~2集录各家外科诊治大法;卷3~6多系作者治疗多种外科病证的医案;卷7总列以前各卷所用方剂并附经验方。②清·唐黉辑。
眼的八廓名称之一。系用八卦而命名者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即泽廓。详该条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黄芩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