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《脉因证治》卷下:“咳而声嘶破,俗名声散也。”即音嘶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清·颜筱园《眼科约编》。即瞳神欹侧。详该条。
见医药丛书条。
病名。小儿腠理不密,容易感冒,表邪侵入,首先犯肺,因而在冬、春气候多变的季节,最易引起咳嗽。另小儿如消化不良,以致脾为湿困,容易生痰,痰湿内蕴,则肺气失宣,亦致咳嗽。至于体质素弱,久咳伤津,导致虚火上
见《山西中药志》。即凤眼草,详该条。
证名。指肌肉麻木不知痛痒、冷热。《素问·痿论》:“脾气热,则胃干而渴,肌肉不仁,发为肉痿。”《伤寒明理论·不仁》:“不仁,谓不柔和也。痒不知也,痛不知也,寒不知也,热不知也,任其屈伸灸刺,不知所以然者
①指膻中。见气海条。②膻中穴别名。见《类经图翼》。详膻中条。
①见《妇科易知录》:“虽已受孕,亦有月经依旧时下者,谓之胎垢。”即激经。详该条。②见清·鲍相璈《验方新编》卷五。即鳞体。见该条。
见《广西植物名录》。为毛冬青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恶色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