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幼幼集成》。即风火眼。见该条。
见《浙江民间草药》。为白马骨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炮制。宋·庞安时《伤寒总病论》有《修治药法》。详炮制条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真诠》卷下。即三十六丁。见该条。
即羊水。详该条。
指排便时下腹部及肛门有沉重胀坠感,即所谓里急后重者,多见于痢疾及腹泻患者。《金匮要略·呕吐秽下利病脉证治》:“下利脉沉弦者,下重。”
指动作多变,辗转不安的症状。《灵枢·癫狂》:“饱则善变。”
五更泄的一种。因恼怒伤肝,肝气怫逆化火所致。《症因脉治·肝火五更泄泻》:“胁肋常痛,痛连小腹,夜多不寐,每至五更,小腹左角一汛,急欲登厕,火性急速,一泻即止。”脉多弦数或洪大。治宜清肝泻火,用龙胆泻肝
病名。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一十六。即鼻息肉、鼻菌、鼻痔。详各该条。
《普济方》卷九方。人参三钱,丁香二钱,白术、全蝎、天麻、木香、茯神、防风各一钱,羌活、僵蚕各五分。为细末,酒煮面糊为丸,绿豆大,每服五至七丸,糯米饮送下。治婴儿解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