渴证之一。①因失血所致的口渴症。《证治要诀·拾遗门》:“诸失血及产妇蓐中渴者,名曰血渴,宜求益血之剂。”可用四物汤、十全大补汤等方。②泛指劳伤元气及失血所致的口渴症。《不居集》卷二十五:“内伤劳役,精
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为芦茎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饮食积滞伤脾所致的泄泻。又称伤食泻、食泻、积泻。《症因脉治》卷四:“腹痛即泻,泻后即减,少顷复痛泻,腹皮扛起,或成块或成条,泻下臭如败卵,此食枳泄泻之症也。”《医学心悟·泄泻》:“胸满,痞闷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人迎,见该条。
病名。又名干咳嗽、干咳。指无痰而嗽者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咳嗽哮喘源流》:“干嗽,肺中无津液也。其脉细涩,必兼气弱或促,乃痰郁火邪于肺中。轻则连咳数十声,方有痰出,重则虽多咳亦无痰,故为干咳嗽,极难治。始
【介绍】:见汪绂条。
心的下方,通常专指胃脘部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心下否痛。”
【介绍】:隋代医家。撰《崔氏食经》4卷。《医心方》、《证类本草》等多引用。
眼解剖部位名。见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即眼睑。详该条。
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即手阳明络脉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