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郁痰

郁痰

痰证之一。指因七情郁结,肺脾气滞,郁而生痰者。又名结痰顽痰老痰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二:“郁痰即结痰,顽痰。郁痰之症,胸满饱胀,九窍闭,懊憹烦闷,或咽中结核,睡卧不宁,或肠胃不爽,饮食有妨,或气逆不利,倚肩喘息。……郁痰之治,寒郁辛散,香芎二陈汤热郁清解栀连二陈汤肺经郁痰,节斋化痰丸昆布胆星。”《证治汇补·痰症章》:“留于胃脘,多吞酸嘈杂呕吐少食,噎膈嗳气,名曰郁痰。”又猝受惊恐,心虚停痰者称郁痰,症见惊惕心跳,甚则欲厥等。郁痰亦可由火痰郁久所致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痰饮源流》:“郁痰即火痰郁于心肺间,久则凝滞胸膈,稠粘难咯,多毛焦,咽干口燥咳嗽喘促,色白如枯骨。”此症在《医学入门》称为燥痰。方用节斋化痰丸、抑痰丸霞天膏清火豁痰丸、瓜蒌枳实汤等,参见痰症有关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沈氏葛朴汤

    《杂病源流犀烛·六淫门》卷十四方。葛根、厚朴、枳壳、菊花、藿香梗、神曲、秦艽各一钱半,桑枝一尺。水煎服。治四时感受寒邪,头疼项强,身热体痛者。如有风,加荆芥、薄荷;有湿,加茯苓、猪苓;有痰,加半夏、陈

  • 头项强痛

    证名。指头项部牵强不舒作痛。多因邪在肌肤或遏阻经络所致。《伤寒论·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太阳之为病,脉浮,头项强痛而恶寒。”外感表证,宜发散解表。如久病项强,多属痹证,宜祛风化湿、舒经活络。痉病初起,亦

  • 野鸡子豆

    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为望江南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祝味菊

    【介绍】:民国时期医家。四川人。曾在上海国医学院任教,主张吸收西医之长处以改进中医,著有《伤寒质难》。

  • 妊娠中风

    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二。多因孕后血虚,经络、脏腑失荣,中于风邪所致。中于经络者,症见肌肤不仁,手足麻木,口眼歪斜,甚则半身不遂;中于脏腑者,症见卒然昏倒,痰涎壅盛,不省人事。惟孕妇患此症不可以

  • 医心方

    综合性医著。30卷。日本·丹波康赖撰于982年。本书辑录整理了我国唐代以前多种医书而成。内容包括医学理论及各科临床。卷1治病大体及服药法、合药法等;卷2针灸孔穴;卷3~14内科杂病及六淫、时行诸病;卷

  • 钱彦深

    【介绍】:见钱原濬条。

  • 肉瞤筋惕

    证名。筋惕肉瞤的别称。见《伤寒论大全》卷二。详筋惕肉瞤条。

  • 严观

    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仁和(今浙江杭州)人。精于医术,治病不拘泥于古方,长于用药,很有胆略,尤其善于用附子,人们叫他“严附子”。他的弟弟严泰,继承他的医术,精于治疗伤寒。

  • 戾气

    又名疠气、疫疠之气、毒气、异气、杂气。指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,包括一切温疫病和某些外科感染的病因。通过空气与接触传染。有多种戾气,某一特异的戾气可引起相应的疾患(见《温疫论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