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论著作。清·王德森撰。刊于1853年。此书先设证治杂论14篇,列举前人误治之案以警人,并对时医以平稳方药搪塞病家等时弊痛加针砭。其后列述湿温、麻疹、惊风、血证、喉症、暑病之方药证治。其中对“湿温用药
病证名。又名寒泄。见《证治要诀》卷八。多因寒气内袭,脾阳虚衰所致。《时病论》卷三:“盖寒泻致病之原,良由感受乎寒,寒气内袭于脾,脾胃受寒则阳虚,虚则不司运用,清阳之气,不主上升,反下陷而为便泻。故所下
病证名。指因感受风寒而致的胁肋疼痛。见《东医宝鉴》卷三。《类证治裁·胁痛》:“风寒者,外感之邪,留著胁下,小柴胡汤加桔梗、枳壳。”参见外感胁痛、感冒胁痛条。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翰风,号宛邻。阳湖(今江苏武进县东)人。嘉历十八年(1813)举人。通医术,著有《素问释义》一书,并对刘若金的《本草述》加以节录成《本草述录》一书。行医则泥于太素脉。
【介绍】:见刘瑾条。
病名。见《银海精微》。俗称伤寒眼。因风热之邪突然外袭所致。眼部暴发赤热肿痛,沙涩羞明,热泪如汤,甚至胞肿难开,白睛浮肿高于黑睛,并可兼有头痛、鼻塞、恶寒、发热等。治宜疏风清热,泻火解毒。可选服羌活胜风
五脏郁证之一。《赤水玄珠》卷十一:“肺郁者,皮毛燥而不润,欲嗽而无痰。治宜桔梗、麻黄、豆豉。”参见五脏郁证条。
运气术语。五运主岁之中,火岁平气的名称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愿闻平气何如而名?……火曰升明。”谓火性得以上升明耀,故名。
伎巧,精巧灵敏之意。《素问·灵兰秘典论》:“肾者,作强之官,伎巧出焉。”肾气充盛的人,动作轻劲而精巧灵敏。这是因为肾有藏精、主骨、生髓的功能,而脑为髓海之故。
《素问》篇名。本篇的主要内容是从生理、病理、诊断等方面,论述了五脏的生色、病色、死色及五体、五味、五色、五脉之间的相生相克、相反相成的关系。吴崖注:“五脏未病,有相因相成之理;五脏已病,亦有相生相成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