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眼科外治方法。将制作好的膏、丹、散等眼药,用特制的骨针或玻璃棒蘸药少许,点入眼内或患处。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木姜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灸法之一。用水煮艾或其他药物以其热气熏患处;或用火燃艾以其烟薰患处称为薰灸。《肘后备急方》:“中风掣痛,不仁不随,并以干艾斛许,揉团纳瓦甑中,并下塞诸孔,独留一目,以痛处着甑目而烧艾薰之,一时即知矣。
见清·赵其光《本草求原》。为洋金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综合性医书。不著撰人(或题元·朱震亨撰)。1卷。本书介绍临床较常见病证的病因、证候及治疗方药,其中以泄痢、头风、消渴等内科杂病为主,兼及胎产、疮疡、眼证等病证。论述简要,治法能根据不同的病证临机应变,
病证名。指冷乳伤胃而致的吐泻。《幼科发挥》:“伤冷乳者,所出清冷,面白者是也。”临床多伴有四肢冷,口不渴等。治以温中化滞为主。宜益黄散,煨生姜煎汤调服。
经穴名。代号SJ21。①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手少阳三焦经。位于耳屏上切迹之前方凹陷处,张口取穴。布有耳颞神经,面神经分支和颞浅动、静脉。主治耳鸣,耳聋,聤耳,齿痛,颌肿,眩晕等。直刺0.3~0.5寸。
刺法之一。指在穴位及其周围作分散的多点刺激。《素问·诊要经终论》:“冬刺俞窍于分理,甚者直下,间者散下。”
即真武汤,见该条。
指(趾)甲的通称。《证治准绳》卷三:“爪甲边缘结脓,剧者爪皆脱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