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出《疡科选粹》卷三。即脑疽之易破者。见脑疽条。
古病名。出《素问·通评虚实论》。①指痢疾。“澼”指垢腻粘滑似涕似脓的液体,因自肠排出,故称肠澼。《景岳全书》卷二十四:“痢疾一证,即《内经》之肠澼也。”②指便血。《古今医鉴》卷八:“夫肠澼者,大便下血
出《脉经》。即经闭。详该条。
①疝之别称。出《奇效良方》卷四十七。详疝条。②即奔豚。以其因气上冲而发。故名奔豚气。详奔豚条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龙舌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明代官名。为惠民药局所设之官职,仅次于大使。参见惠民药局条。
即法文淦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秘传外科方》卷九。即中发背,见该条。
病名。又名金星内障。“因肝经风热冲于目,致使瞳人锁如不开,后渐结成障膜如金花之样,端然失明,惟见三光”(佚名《眼科统秘》)。本病类今之瞳孔闭锁及膜闭,或由虹膜睫状体炎引起的并发性白内障等。
旁行的经气。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:“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