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胎方论
见广嗣五种备要条。
见广嗣五种备要条。
病名。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卷四:“温疹之证,西人名为猩红热,有毒菌传染……。”即烂喉痧。详该条。
见《中药通报》(5):205,1956。即蛤蟆油,详该条。
书名。3卷。清·叶桂撰。由其元孙叶万青取家藏方案及《天元医案》中所载叶案等予以辑刊。全书不分类别,以内伤虚劳病案为主。辨证确切,随证立方,可供临床参考。但选案尚欠精细。卷末附马元仪《印机草》一卷及祁正
见《竹林寺女科秘方》。即经来黄色,详该条。
东汉医官,约生活于公元一世纪。太医。一日从猎上林苑,暮宿殿门下,寒疝病发,告人以火熨其背。因求火不得,大臣邓训以口嘘背,同辈共嘘,至朝遂愈。
收敛阴气的治法。适用于阴津耗散而病邪已衰退的证候。如热性病热退身凉,余邪已清,但夜间还有虚汗,可用山茱萸、五味子加入止汗剂中。
见《广西药用植物名录》。为买麻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略高出体表的小骨节,如指掌关节。《灵枢·邪客》:“人有小节。”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雾水葛之别名,详该条。
目眦之俗称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