进针后达到得气而不分补泻的方法。《医经小学》:“先说平针法……掐穴故教深,持针安穴上,令他嗽一声,随嗽归天部,停针再至人,再停归地部,待气候针沉,气若不来至,指甲切其经,次提针向病,针退天地人。”本法
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即手太阴肺经。详该条。
诊察小儿额前的方法。出《医学入门·察脉》:“额脉三指热感寒,俱冷吐泻脏不安。食指若热胸中满,无名热者乳消难。上热下冷食中热,夹惊名中指详看。”
【介绍】:晋代医生。字德如。陈留尉氏(今河南开封)人。精研本草及医方。
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虎刺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驱虫。详该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《医经小学》:“五虎四穴次指背,二节尖上七壮宜。”所述位置不详。《奇效良方》定在手指食指及无名指第二节骨尖。即在食指、无名指背侧,当第二、三节骨关节横纹之中点处,握拳取穴。而《类经图翼》则
病证名。见南京中医学院《中医学概论》。即蟹睛。详该条。
见《外科正宗》卷一。即黍米寸金丹,见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咽喉脉证通论》。即悬蜞风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