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科约编
见中国医学约编十种条。
见中国医学约编十种条。
《嵩崖尊生全书》卷七方。桔梗、枳壳、半夏、陈皮、前胡、干葛、茯苓、杏仁、桑白皮各一钱,苏叶一钱二分,甘草四分。加生姜、葱白,水煎服。功能疏风宣肺,化痰止咳。治感冒风邪,鼻塞咳嗽。冬月加麻黄一钱。
见《明医杂著》。即二便色白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竹林女科证治》。即妊娠烦渴,详该条。
古代三类病因的合称。即内因、外因、不内外因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:“然六淫天之常气,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,内合于脏腑,为外所因。七情人之常性,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,外形于肢体,为内所因。其如饮食饥饱,叫呼
指中焦上焦。《灵枢·五味论》:“酸入于胃,其气涩以收,上之两焦,弗能出入也。”
详寸关尺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橡实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八。即跌打损伤,详该条。
儿科医书。朝鲜族崔奎宪著。后经李基荣、李命七等整理出版。全书记载310种小儿常见病的病因、证候、辨证施治及方剂234首,并论述了小儿调护法及小儿诊断法。1943年由杏林书院出版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狗筋蔓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