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变豆菜

变豆菜

药材名称变豆菜

拼音Biàn Dòu Cài

别名山芹菜、山芹、五指疳、鸭脚板、蓝布正

出处本品始载于《救荒本草》,云:变豆菜生辉县荒野中,其苗叶初作地摊野生,叶似地牡丹极大,又锯齿尖,其后叶中分生茎叉,梢叶颇小,上开白花,其叶味甘……"据其所述形态,即指现伞形科植物变豆菜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伞形科植物变豆菜的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nicula chinensis Bunge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
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40-100cm。全株无毛。根茎粗短,有许多细长支根,茎直立,有纵沟纹,下部不分枝,上部几次叉状分枝。基生叶叶柄长10-30cm,基部有透明的膜质鞘;叶片近圆形至圆心形,常3全裂,少至5裂,中裂片楔状倒卵形,长3-10cm,宽4-13cm,两侧裂片各有1深裂,很少不裂,边缘有大小不等的尖锐重锯齿;茎生叶逐渐变小,通常3裂,裂片边缘有大小不等的尖锐重锯齿。伞形花序二至三回叉式分枝;总苞片叶状,3裂或近羽状分裂;伞辐2-3;小总苞片8-10,卵状披针形;小伞形花序有花6-10;萼齿窄线形,顶端渐尖;花瓣倒卵形,白色或绿白色,花柱与萼齿近等长。双悬果球状圆卵形,长4-5mm,宽3-4mm,皮刺直立,顶端钧状,基部膨大;果实的横剖面近圆形,胚乳腹面略凹陷,油管5,合生面通常2,大而显着。花、果期4-10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00-2300m的阴湿山坡路旁、杂木林下、竹园边、溪边草丛中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西北、华东、中南和西南各地。

性味味辛;微甘;性凉

功能主治解毒;止血。主咽痛;咳嗽;月经过多;尿血;外伤出血;疮痈肿毒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6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金盏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金盏草药材名称金盏草拼音Jīn Zhǎn Cǎo别名金盏花、醒酒花(《宛陵集》诗注),金盏儿花(《救荒本草》),长春花(《纲目》),长春菊(《学圃杂巯》),金仙花、长春草(《现代实用中

  • 过坛龙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过坛龙药材名称过坛龙拼音Guò Tán Lónɡ别名铁线草、黑骨芒、秧居草(《岭南采药录》),铁线蕨、黑骨芒箕(《广州植物志》),螺厥蕨、黑脚蕨、五爪黑蕨

  • 礁膜

    药材名称礁膜拼音Jiāo Mó英文名reef Monostroma别名绿紫菜、苔皮、石菜、大本青苔菜、由菜、绿苔、青菜出处始载于《中国经济海藻志》来源药材基源:为礁膜科植物礁膜及袋礁膜的藻体。拉丁植物

  • 龙船花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龙船花药材名称龙船花拼音Lónɡ Chuán Huā别名百日红、映山红、红缨树来源茜草科龙船花属植物龙船花Ixora chinensis Lam.,以根、茎及花

  • 硬飘拂草

    药材名称硬飘拂草拼音Yìnɡ Piāo Fú Cǎo别名毛蜂子、茅草箭、透骨风出处《贵州草药》来源为莎草科植物硬飘拂草的根。春、夏采收。原形态硬飘拂草,又名:结壮飘拂草。多年生草本

  • 羊肚菌

    药材名称羊肚菌拼音Yánɡ Dǔ Jūn英文名Morel别名羊肚菜、羊肚蘑、编笠菌出处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羊肚菌科真菌羊肚菌、小顶羊肚菌、尖顶羊肚菌、粗柄羊肚菌、小羊肚菌等的子实体

  • 木馒头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木馒头药材名称木馒头拼音Mù Mán Tou别名木莲(《本草拾遗》),水馒头(《岭外代答》),鬼馒头(《纲目》),蔓头萝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,凉粉果、木铎,桔杷、文

  • 蜀葵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蜀葵根药材名称蜀葵根拼音Shǔ Kuí Gēn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源为锦葵科植物蜀葵的根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蜀葵花"条。化学成分根含大量粘质;一年生根的粘质

  • 罗星草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罗星草药材名称罗星草别名糖果草来源龙胆科罗星草Canscora melastomacea Hand.-Mazz.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广东、广西。性味苦,寒。功能主治清热消肿,散瘀

  • 紫葳茎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紫葳茎叶药材名称紫葳茎叶拼音Zǐ Wēi Jīnɡ Yè别名凌霄藤、争墙风(《常用中草药配方》),白狗肠(《广西中草药》)。出处《别录》来源为紫葳种植物紫葳的茎叶。原形态植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