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固经丸

固经丸

《中国药典》:固经丸

药方名称固经丸

处方黄柏(盐炒)300g黄芩(酒炒)200g椿皮(炒)150g香附(醋制)150g白芍(炒)300g龟甲(制)400g

性状为米黄色的水丸;味苦。

炮制上六味,粉碎成细粉,过筛,混匀,用水泛丸,干燥,即得。

功能主治滋阴清热,固经止带。用于阴虚血热,月经先期,经血量多、色紫黑,赤白带下。

用法用量口服,一次6g,一日2次。

贮藏密闭,防潮。

摘录《中国药典》

杨氏家藏方》卷十五:固经丸

药方名称固经丸

处方艾叶(醋炒)鹿角干姜(炮)伏龙肝各等分

制法上药为细末,熔鹿角胶和药,乘热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治冲任虚弱,月侯不调,来多不断,淋沥不止。

用法用量每服50丸,空腹时用淡醋汤下。

摘录杨氏家藏方》卷十五

丹溪心法》卷五:固经丸

药方名称固经丸

处方黄芩(炒)白芍(炒)龟版(炙)各30克黄柏(炒)9克 椿树根皮23克 香附子7.5克

制法上药为末,酒糊为丸。

功能主治滋阴清热,止血固经。治经水过多,及崩中漏下,舌红,脉弦数。

用法用量每次50丸,空腹时用温酒或白汤送下。

备注方中龟版、芍药壮水制火,潜阳敛阴;黄芩黄柏、椿根皮清热止血固经;香附调气和血。诸药合用,壮水制火,血热得清,而经血可止。

按: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,现据《医方类聚》卷二一○引《新效方》补。

摘录丹溪心法》卷五

万病回春》卷六:固经丸

药方名称固经丸

处方黄柏(酒浸,炒)香附(炒)各30克 山栀(炒黑)60克苦参15克白术(去芦)白芍(酒炒)各23克 贝母(去心)干姜(炒)各6克 败龟版(酒炙)60克山茱萸(酒蒸,去按)椿根皮(酒炒)各15克

制法上药研末,酒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治带下属湿热者。

用法用量每服80丸,空腹时用开水送下。

摘录万病回春》卷六

产育宝庆集》卷上:固经丸

药方名称固经丸

处方艾叶半两,赤石脂半两,补骨脂(炒)半两,木贼半两,附子1枚(炮,去皮脐)。

制法上为末,陈米饮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温涩固脱,以暖下元。主妇人产卧伤耗经络,未得平复,而劳役损动,以致血暴崩下,淋漓不止;或因咸酸不节,伤蠢荣卫,气衰血弱,变为崩中,甚则肝经损坏,小腹满痛。

用法用量每服20丸,食前温酒送下;米饮亦得。

摘录产育宝庆集》卷上

方出《丹溪心法》卷五,名见《医方类聚》卷二一○引《新效方》:固经丸

药方名称固经丸

别名樗白固经丸

处方黄芩(炒)1两,白芍(炒)1两,龟版(炙)1两,黄柏(炒)3钱,椿树根皮7钱半,香附子2钱半。

制法上为末,酒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滋阴清热,固经止带。主妇人经水过多。阴虚血热,月经先期,量多,色紫黑,赤白带下。

用法用量樗白固经丸(《简明医彀》卷七)。方中椿根皮,《准绳·女科》作“樗根皮”。

各家论述医方集解》:此足少阴、厥阴药也。经多不止者,阴虚不足以制胞络之火,故越其常度也;崩中漏下者,虚而挟热也;紫黑成块者,火极似水也。黄芩清上焦之火,黄柏泻下焦之火;龟版、芍药滋阴而养血,皆壮水以制阳光也;香附辛以散郁,樗皮涩以止脱。

摘录方出《丹溪心法》卷五,名见《医方类聚》卷二一○引《新效方》

《便览》卷四:固经丸

药方名称固经丸

处方黄芩1两,龟版1两,白芍1两,樗根皮7钱半,黄柏3钱(炒),香附2钱半,生地3钱,白术(炒)5钱。

制法上为末,酒糊为丸。

功能主治妇人经水过多,淋漓不止。

用法用量空心服50-70丸。

摘录《便览》卷四

《回春》卷六:固经丸

药方名称固经丸

处方黄柏(酒浸,炒)1两,香附(炒)1两,山栀(炒黑)2两,苦参5钱,白术(去芦)7钱半,白芍(酒炒)7钱半,山茱萸(酒蒸,去核)5钱,椿根皮(酒炒)5钱,贝母(去心)2钱,干姜(炒)2钱,败龟版(酒炙)2两。

制法上为末,酒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湿热带下。

用法用量每服80丸,空心白滚水送下。

摘录《回春》卷六

《医略六书》卷三十:固经丸

药方名称固经丸

处方附子1两半(盐水炒黑),艾叶1两半(醋炒黑),当归3两(醋炒),血余3两(炙炭),赤石脂3两(醋煅)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。

功能主治产后阳虚崩脱,脉细者。

用法用量每服2-3钱,乌梅煎汤送下。

各家论述产后阳气虚陷,不能吸血归脏,故暴崩势脱,危迫莫甚。附子补火回阳,石脂涩血固脱,艾炭止血燥湿,当归引血归经,血余炭止血以定暴崩也。蜜丸以缓之,乌梅以收之,务使火暖阳回,则经气秘密,而血不复下,何有暴崩势脱危迫若斯哉!

摘录《医略六书》卷三十

《医级》卷九:固经丸

药方名称固经丸

处方黄耆3两,当归2两,白芍2两,黄芩2两,黄蘖2两,生地4两,龟版(炙)4两,香附2两(童便炒),樗皮2两。

制法上为末,酒为丸。

功能主治妇人阴虚火动烁阴,经水过多,潮热眩晕,燥渴盗汗。

用法用量每服3钱,白滚汤送下。

摘录《医级》卷九

猜你喜欢

  • 栀子仁散

    药方名称栀子仁散别名栀子汤(《张氏医通》卷十五)。处方栀子仁(熬黑)30克白鲜皮赤芍药升麻各15克寒水石甘草(炙)各9克制法上药为散。功能主治治痘疹毒盛,色黑便秘。用法用量每服3~6克,水煎,调紫草茸

  • 地黄阿胶散

    药方名称地黄阿胶散处方地黄汁6合,牛皮胶1两(细研),生姜1块如大拇指(捶碎)。功能主治肺损,吐血不止。用法用量上先以2味子铜器中煎10数沸,次下牛皮胶,煎令消,滤去生姜,分作2服。或微利一行,不妨。

  • 槟芍顺气汤

    《温疫论》卷下:槟芍顺气汤药方名称槟芍顺气汤别名槟榔顺气汤(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)。处方槟榔芍药枳实厚朴大黄功能主治行气通腑,清热解毒。主下痢脓血,里急后重,发热口渴,心腹痞满,呕而不食,苔黄脉数。

  • 金刚接骨丹

    药方名称金刚接骨丹处方金刚莲900g,香五加皮900g,马钱子霜900g,三七15g,见血清60g,捆仙绳(又名黄水芋、血水草)18厘米。制法上药各为细末,混合均匀,按0.3g分装胶囊,或制片备用。功

  • 调气四物汤

    药方名称调气四物汤处方当归9g,酒白芍9g,酒生地12g,川芎3g,陈皮6g,香附6g,五味子3g。功能主治行气活血,收敛瞳神。主瞳神受损而散大者。各家论述方中四物汤活血养血;陈皮、香附理气以助血行;

  • 当归黄芩芍药汤

    药方名称当归黄芩芍药汤处方当归黄芩(炒)芍药(炒)黄连(炒)白术(土炒)枳壳(麸炒)茯苓陈皮生地甘草各3克木香1.5克乌梅1个功能主治清热调气,养血安胎。主妊娠痢疾,虚坐努责。用法用量水煎,空腹时服。

  • 第一通神散

    药方名称第一通神散处方麻黄(去根节)7钱半,官桂(去粗皮)7钱半,大川芎2两,白术2两,藁本半两,独活半两,桔梗半两,防风半两,芍药半两,白芷半两,牡丹皮2钱半,甘草2钱半,细辛3钱3分,牵牛1钱7分

  • 侧柏酊

    药方名称侧柏酊处方鲜侧柏枝叶(包括新鲜种子,切碎)35g,75%酒精100ml。制法浸泡7天后,过滤,静置。功能主治斑秃。用法用量取中上层深绿色药液外涂。摘录《中医皮肤病学简编》

  • 二物石膏汤

    药方名称二物石膏汤别名石膏汤处方石膏1块(如鸡子大,碎),真珠1两。功能主治少小中风,手足拘急。用法用量石膏汤(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七四)。摘录《千金》卷五

  • 莲实粥

    药方名称莲实粥别名莲子粥处方嫩莲实半两(去皮,细切),粳米3合。功能主治健脾和中,益神固精。益耳目聪明,补中强志。止泄痢。除百疾。主用法用量莲子粥(《饮膳正要》卷二)。本方方名,《老老恒言》引作“莲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