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腑
指三焦。详该条。
指三焦。详该条。
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为远志之药材名,详该条。
书名。4卷。清·唐毓厚撰。刊于1878年。作者认为“温、疫本属两途,只因习俗并称,以致疑义不明”(见本书凡例),遂广集诸家学说,参以己见撰成本书。唐氏将温、疫病证大致分为伏气、岁气、时疫、疫毒四门;兼
证名。见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一。多由肝胆两经热郁化火所致。自觉耳中作胀,或兼疼痛。治宜清肝胆实热。用龙胆泻肝汤加羚羊角(磨水冲服)。
见《张氏医通》卷十三。乌骨白丝毛鸡(男用雌鸡,女用雄鸡,取嫩者,溺倒,泡去毛,竹刀割肋,出肫肝,去秽,留内金,并去肠垢,仍入腹内)一只,五味子、川芎(童便浸)各一两,熟地黄四两,黄芪(去皮,蜜酒拌炙)
【介绍】:见黄凯钧条。
黄疸二十八候之一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黄病诸候》。指黄疸之湿重于热者。其症色黄而晦,一身尽疼,四肢沉重,不欲饮水,小便不利,发热等。治宜化湿利冰,如茵陈五苓散、除湿丹之类。如湿疸七八日后壮热,热在里,有血
《外科真诠》方。锅煤一两,松香(童便淬三次)、杏仁、青黛各七钱,铅粉一两半,铜绿三线,乳香(去油)、没药(去油)各五钱,冰片、麝香各一钱。为末,烛油调膏,敷患处。治久年烂脚,小儿头疮,及汤火疮毒。
病证名。指精神情志伤损的疾患。《灵枢·本神》:“盛怒而不止则伤志,志伤则喜忘其前言,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,毛悴色天。”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病诸候》:“大恐惧不节伤志,志伤,恍惚不乐。”参见七伤条。
病名。见《外科真诠》卷上。即白秃疮。见该条。
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六淫门》卷十五。即倪涵初治痢第二方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