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大肠

大肠

六腑之一。上接阑门,与小肠相通,下连肛门(包括结肠和直肠)。大肠接纳小肠下注的消化物,吸收剩余的水分和养料,使之形成粪便,传送至肛门排出体外。是整个消化过程的最后阶段,有“传导之腑”、“传导之官”之称。手阳明大肠经络于肺,与肺互为表里。《素问·灵兰秘典论》:“大肠者,传道之官,变化出焉。”②推拿部位名。出陈氏《小儿按摩经》。①位于食指拇侧边缘一线(《幼科推拿秘书》)。②位于食指远端指骨的腹面(《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》)。③位于食指近端指骨的腹面(《小儿推拿广意》)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时节气候决病法

    见伤寒论注条。

  • 阴阳别论篇

    《素问》篇名。吴崑注:“此篇言阴阳,与常论不同,自是一家议论,故曰别论。”本篇内容,是运用阴阳的道理,讨论脉象和主病,并按经脉脏腑的分属,论述病情、诊断和预后。指出四经脉象和十二经的变化,与四时十二月

  • 火热头痛

    火头痛的别称。《医林绳墨·头痛》:“有心烦头痛,病出于耳,其络在于手足少阳二经。其症自耳前后痛连耳内,痛甚则心烦。治宜黄连、山栀之属,泻之则愈,此为火热之头痛也。”详火头痛条。

  • 三气

    运气术语。指一年的运气有平气、不及和太过三种情况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三气之纪,愿闻其候。”

  • 郑春敷

    【介绍】:南宋医家。早年学医,专心研究妇产诸病,收集诸家有关妇产杂病的论述和有效验方,于1165年(隆兴三年)撰《女科济阴要语万金方》2卷。

  • 太医局教授

    宋代太医局职称。掌管医学教育,由翰林医官以下的中级医官或选择优等学生及技术较好的医生充任。九科之下,每科均设有教授1名。

  • 泻脾汤

    《银海精微》卷上方。人参、黄芩、大黄、桔梗、茯苓、芒硝、茺蔚子各二两,玄参一两半,白芍药、细辛、白芷各一两。为粗末,每服四至五钱,水煎服。治下睑生风粟,如杨梅之状者。

  • 经来咳血

    病证名。《竹林寺女科秘方》:“伤于生冷又触于热毒,以致经来咳血,痰气急满,五心烦热。宜先用五虎汤(陈皮、甘草、桑皮、桔梗、苏子、石膏、知母、枳壳),次用紫苑汤(阿胶、桑皮、紫菀、五味子、杏仁、冬花、桔

  • 尸疝

    病名。《外台秘要》卷七:“暴心腹厥逆不得气息,痛达背膂名曰尸疝。”即突发性剧烈心腹疼痛,向背部放散,或伴有厥冷气闭的病证。治同热疝,见该条。

  • 淡然子

    【介绍】:见周魁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