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瘟疫的一种。见《医方考·大头瘟》。又名大头风、大头痛、时毒、大头伤寒、虾蟆瘟、捻头瘟、大头天行、疫毒等。指以头面部红肿为特征的疫病。多因天行邪毒侵及三阳经络所致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瘟疫源流》:“大
见清·刘士季《草木便方》。为乌桕木根皮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①指背部脊椎两旁的穴位。《素问·缪刺论》:“从项始数脊椎侠脊,疾按之应手如痛,刺之旁,三痏立已。”杨上善注:“脊有二十一椎,以两手侠脊当推按之,痛处即是足太阳络,其输两旁,各刺三痏也。”《
出《太平圣惠方》。即延胡索,详该条。
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即桃茎白皮,详该条。
《金匮要略》方。又名芍药桂酒汤。黄芪五两,芍药、桂枝各三两。以苦酒一升、水七升相和,煮取三升,每服一升。治黄汗病,身体肿,发热汗出而渴,状如风水,汗沾衣,色正黄如柏汁,脉沉。
病证名。出《原机启微》。指眼睑睫毛倒入,兼见睑眦赤烂或翳膜等证候。参见倒睫拳毛和睑弦赤烂条。
病名。见《喉科种福》卷四。即暗乳蛾。属乳蛾类。详乳蛾、暗乳蛾条。
即藏医挂图。公元1704年在德西·桑吉嘉措主持下,根据《四部医典蓝琉璃》的内容及编排顺序,并参考《月王药诊》等有关藏医著作绘制的一套图文并茂的著作。全套曼汤共80幅,最后一幅是由近代“门孜康”主持人钦
病证名。见《证治要诀·诸血门》。又称舌上出血。指血液从舌体流出。《诸病源候论·血病诸候》:“心主血脉,而候于舌。若心藏有热,则舌上出血如涌泉。”舌乃心苗,舌本又为肝脉所络,故多因心肝火盛,热迫血外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