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称下陷。多指脾气虚引致组织弛缓不收、脏器脱垂一类病证。脾居中焦,其气主升,若饮食劳倦伤脾,或久病损脾,皆可致脾阳虚陷,升提失司。多见于脱肛、久泻、子宫脱垂及小儿囟陷等。治宜补中益气、升阳举陷。
《内经》诊法对体表部位时划分。出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。详上竟上条。
见《医学入门》。怀孕一月,胎元初成,形如露珠,故名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生平不详。著《婴孩病源论》1卷,已佚。
见徐灵胎医学全书条。
病名。见《外科大成》卷四。即附骨疽。详该条。
《痧胀玉衡》卷中方。桃仁、红花、独活、细辛、山楂、香附、青皮。水煎,加童便服。治倒经痧,即经行之际,适遇痧发,经阻逆行,或鼻衄,或吐血,肚腹肿胀,卧床不能转侧。原著无方名,本方方名来自《杂病源流犀烛》
见《滇南本草》。为铁马豆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火力小而缓。味厚滋补药宜文火久煎,以使药物气味能比较充分煎出,又不致因火力太猛而过度挥发丧失。
见《普济方》。为蝮蛇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