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桑柴灰

桑柴灰

《中药大辞典》:桑柴灰

药材名称桑柴灰

拼音Sānɡ Chái Huī

别名桑灰(《补缺肘后方》)。

出处《唐本草》

来源为桑科植物木材所烧成的灰

性味《唐本草》:"味辛,寒,有小毒。"

功能主治治水肿,金疮出血,目赤肿痛。

《唐本草》:"敷金疮,止血生肌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淋汁代水煎药。外用:研末敷或以沸水淋汁浸洗。

复方①治水肿,坐卧不得,头面身体悉肿:桑枝烧灰淋汁煮赤小豆,空心食令饱,饥即食尽,不得吃饮。(《梅师集验方》)

②治因疮而肿者,皆因中水及中风寒所作,其肿入腹则杀人:桑灰淋汁渍,冷复易。(《肘后方》)

②治金疮心痛:桑柴灰研敷疮上。(《梅师集验方》)

④治白屑:桑灰汁洗头。(《圣惠方》)

⑤治面上痣疵:桑条烧灰淋汁,八石灰熬膏,调点之。(《坦仙皆效方》)

⑥治目亦昏涩肿痛:桑灰一两,黄连半两,上二味,为末。每用一钱匕,沸汤浸,澄清洗之。(《圣济总录》神锦散)

⑦治白癜风:桑柴灰二斗,于大甑内蒸使气溜,取釜中汤淋汁热洗。(《圣惠方》)

⑧治大风疾,头面生疮,眉发髭脱落:桑柴灰,热汤淋取汁,用洗头面,以大豆水研取浆,解释灰味,次用热水入绿豆面濯之取净;三日一沐头,一日一洗面。(《圣惠方》)

⑨治赤秃:桑灰汁洗头,捣椹封之,日中暴头睡。(《千金方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桑柴灰

药材名称桑柴灰

拼音Sānɡ Chái Huī

别名桑灰、桑薪灰

出处出自《唐本草》

来源药材基源:为桑科植物桑.茎枝烧成的灰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orus alba L.

采收和储藏:初夏剪取桑枝,晒干后,烧火取灰。

原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高3-15m。树皮灰白色,有条状浅裂;根皮黄棕色或红黄色,纤维性强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l-2.5cm;叶片卵形或宽卵形,长5-20cm,宽4-10cm,先端锐尖或渐尖,基部圆形或近心形,边缘有粗锯齿或圆齿,有时有不规则的分裂,上面无毛,有光泽,下面脉上有短毛,腋间有毛,基出脉3条与细脉交织成网状,背面较明显;托叶披针形,早落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;雌、雄花序均排列成穗状葇荑花序,腋生;雌花序长l-2cm,被毛,总花梗长5-10mm;雄花序长1-2.5cm,下垂,略被细毛;雄花具花被片4,雄蕊4,中央有不育的雌蕊;雌花具花被片4,基部合生,柱头2裂。瘦果,多数密集成一卵圆形或长圆形的聚合果,长l-2.5cm,初时绿色,成熟后变肉质、黑紫色或红色。种子小。花期4-5月,果期5-6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丘陵、山坡、村旁、田野等外,多为人工栽培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全国各地。

性状性状鉴别 全体粉末状,常夹杂未完全灰化的炭棒,灰白色。体较轻,具吸水性。加入水中,绝大部分沉于水的底部,水液略呈灰白色。显碱性。气微,味微咸。

性味辛;性寒

功能主治利水;止血;蚀恶肉。主水肿;金疮出血;面上痣疵

用法用量内服:淋汁代水煎药。外用:适量,研末敷;或以沸水淋汁浸洗。

复方①治水肿,坐卧不得,头面身体悉肿:桑枝烧灰淋计煮赤小豆,空心食令饱,饥即食尽,不得吃饮。(《梅师集验方》)②治因疮而肿者,皆因中水及中风寒所作,其肿入腹则杀人:桑灰淋计债,冷复易。(《肘后方》)③治金疮心痛:桑柴灰研敖疮上。(《梅师集验方》)④治白屑: 桑灰汁洗头。 (《圣惠方》)⑤治面上痣疵:桑条烧灰淋汁,入石灰熬膏,调点之。(《坦仙皆效方》)⑥治目赤昏涩肿痛 桑灰一两,黄连半两。上二味,为末。每用一钱巴,沸汤浸,澄清洗之。(《圣济总录》神锦散)⑦治白瘤风: 桑柴灰二斗,于大颐内蒸使气溜,取釜中汤淋汁热洗。 (《圣惠方》)⑧治大风疾,头面生疮,眉发琵脱落: 桑柴灰,热汤淋取汁,用洗头面。以大豆水研取浆,解释灰味,次用热水入绿豆面灌之取净;三日一体头,一日一洗面。(《圣惠方》)⑨治赤秃:桑灰汁洗头,捣椹封之,日中暴头睡。 (《干金方》)

各家论述《唐本草》:敷金疮,止血生肌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粱米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粱米药材名称白粱米拼音Bái Liánɡ Mǐ出处《别录》来源为植物白粱的种仁。原形态粱为禾本科植物粟的一种。植物形态详"粟米"条。性味《别录

  • 鸡排骨草

    药材名称鸡排骨草别名刺蕊草、牛虱麻、高脚流明草来源唇形科鸡排骨草Pogostemon glaber Benth.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云南、贵州、广东。性味苦,凉。功能主治清热解毒,凉血止血。主治肺结

  • 烟梦花

    药材名称烟梦花拼音Yān Mènɡ Huā来源药材基源:为雨久花科植物箭叶雨久花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onochoria hastata(L.)Solms [Pontederia hastat

  • 樟树根

    药材名称樟树根拼音Zhānɡ Shù Gēn出处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来源为樟科植物红叶木姜子的根。全年可采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樟树果"条。性味性微温,味辛。功能主治祛风散寒

  • 曲枝天冬

    药材名称曲枝天冬别名毛叶天冬、霸天王、抓地龙、糙叶天冬来源百合科曲枝天冬Asparagus trichophyllus Bunge,以根入药。生境分部辽宁、河北、山西、内蒙古、陕西、宁夏、青海。性味甘

  • 无患子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无患子叶药材名称无患子叶拼音Wú Huàn Zǐ Yè出处《本草求原》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无患树的嫩枝叶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无患子"条。

  • 独蕨萁

    药材名称独蕨萁拼音Dú Jué Qí别名绒毛阴地蕨、蕨萁参来源蕨类阴地蕨科蕨萁属植物独蕨萁Botrychium lanuginosum Wall.,以全草入药。性味微苦,

  • 兔血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兔血药材名称兔血拼音Tù Xuè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兔科动物蒙古兔或家兔等的血。原形态动物详"兔肉"条。性味《纲目》:"咸,寒,无毒。&

  • 虱子草

    药材名称虱子草拼音Shī Zi Cǎo别名山麻黄、蛇咬药、千垂鸟、蛇皮草、臭虫草、膈蚤七、麝香草来源芸香科虱子草Psilopeganum sinense Hemsl.,以全草、根入药。生境分部湖北、四

  • 白叶火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叶火草药材名称白叶火草拼音Bái Yè Huǒ Cǎo别名拿戛千里光、白背艾,火门艾、大叶艾、满山香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大白叶子火草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。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