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热疮

热疮

病名。①热病后生于口周围及颜面的疱疹性皮肤病。出《刘涓子鬼遗方》卷五。又名热气疮,俗名燎疱。由风热外感,或肺胃积热上蒸所致。易发生在上唇、口角鼻孔周围,也可发生在颜面。患处皮肤出现密集成簇的小水泡,形如粟米,或如小豆,疱液澄清,渐变混浊,自觉瘙痒灼痛,约一周左右消退,愈后常可复发。治宜清热解毒。内服黄连解毒汤,外涂黄连膏或金黄膏。相当于单纯疱疹。②泛指发生暑季之小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野瘭

    见清抄本《外科或问》(著人未详)。即瘰疬。详该条。

  • 失音

    证名。古称瘖。指声音嘶哑或不能发声。《诸病源候论·风病诸候》:“皆由风邪所伤,故谓风失音不语。”《张氏医通》卷四:“瘖:失音大都不越于肺,然须以暴病得之,为邪郁气逆;久病得之,为津枯血槁。盖暴瘖总是寒

  • 气俞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京门,见该条。

  • 汪省之

    【介绍】:见汪机条。

  • 补气解表

    见益气解表条。

  • 肾疟

    五脏疟之一。《素问·刺疟篇》:“肾疟者,令人洒洒然,腰脊痛宛转,大便难,目眴眴然,手足寒,刺足太阳少阴。”治宜桂枝加归芍汤、乌梅丸等。参见五脏疟条。

  • 明矾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即白矾,详该条。

  • 忌奶

    见顾膺陀《妇科集》。忌奶者,即孕妇之乳,小儿饮之,易致吐泻等症。

  • 吴镕

    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宁国(今安徽宁国)人。字国器。以儒为业,兼行医,年近百岁耳目聪明,乡人称“不老仙”。

  • 王肯堂

    【生卒】:1549~1613【介绍】:明代著名医家。字宇泰,号损庵,自号念西居士。金坛(今江苏金坛)人。曾任翰林院检讨等官职,因上书抗御倭寇事被降职,后来称病还乡,罢官后,在家乡研究医学,并为人治病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