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中草药通讯》(12):6,1976。即法罗海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顾膺陀《妇科集·调经类》。即经行发热。详该条。
见《疫喉浅论》。即竹茹石膏汤第二方,见竹茹石膏汤条。
北方之极,与南极相对。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云朝北极。”
证名。见《医宗金鉴·幼科杂病心法要诀》。又名火嗽。肺受热邪而引起的咳嗽。表现为咳嗽频繁,吐黄色稠痰,面红咽干,指纹紫色。治宜清宣肺热。用泻白散加减。
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六气的变化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故治病者,必明六化分治。”
【介绍】:宋代医僧。江西九江人。得名医庞安时之传,精医术。
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为旋覆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。指小儿夜啼由客忤所致者。其症患儿于忽受外界刺激之后,面色变易不定,气郁如怒,睡中惊惕作啼,口吐青白沫,反侧瘈疭,状如惊癎,但眼不上窜。治法见客忤条。
病证名。又名肥积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不论(眼之)何部分生漏,但日间胀痛流水,其色黄赤,遇夜则稍可,非若他漏长流也,治当补正气,清金火。”宜益气清热,用人参漏芦散加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