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肾虚腰痛

肾虚腰痛

证名。腰痛之一。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丸。又称肾经腰痛。因房室不节、劳倦过度损伤肾脏精气所致。《金匮翼·腰痛》:“肾虚腰痛者,精气不足,足少阴气衰也。……其症形羸气少,行立不支,而卧息少可。无甚大痛,而悠悠戚戚,屡发不已。”又有阳虚阴虚之不同。肾阳虚者,症见腰间冷痛,手足不温,面色苍白,便溏溺清,舌淡,脉沉细或虚软无力。治宜温阳补肾。可用八味丸二至丸右归丸补髓丹等方。肾阴虚者,症见腰痛绵绵,面色黧黑头晕耳鸣咽干口燥。阴虚而火旺者,更见面红升火,内热心烦小便黄赤舌质红,脉细数或洪而无力。治宜滋阴补肾。可用左归丸当归地黄饮大补阴丸等方。本证可见于慢性肾炎、肾下垂、腰肌劳损、脊椎结核等病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脱壳囊痈

    即脱囊之南方俗称。见该条。

  • 产后中风

    病名。出《金匮要略·产后病脉证并治》。多因产后气血骤虚,腠理不密,外邪乘虚侵袭所致。若感受风邪,连续十多日不解,头微痛,恶寒时时有热,心下闷,干呕,汗出。治宜调和营卫,桂枝汤主之。若症见发热面赤,喘而

  • 水丹

    病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二。又名风丹。为小儿丹毒之一。多因热毒与水湿相搏所致。以股及阴部较多见,亦可发于遍身,证见黄赤色水泡,甚者破烂流水,湿烂疼痛。治宜清热利湿,方用防己散内服,外用升麻膏敷之

  • 武火

    即火力大而猛。发散取汗药宜用武火,不宜久煎。

  • 紧脉

    脉象之一。脉来绷紧,状如车绳转索,多见于寒邪、痛证、宿食。《濒湖脉学》:“紧为诸痛主于寒,喘咳风痫吐冷痰,浮紧表寒须发越,紧沉温散自然安。”

  • 臭子

    见《中药志》。为麝香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脾经咳嗽

    病证名。又称脾咳。指脾胃湿热,上熏于肺,或脾虚土不生金所致的咳嗽。《症因脉治内伤咳嗽》:“脾经咳嗽之症,咳而右胁下隐隐作痛,痛引心脾,神衰嗜卧,面色痿黄,腹胀黄肿,身重不可以动,动则咳剧,此脾咳嗽之症

  • 吴澄

    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鉴泉,号师朗。歙县(今安徽歙县)人。采集前人关于虚劳病的论述。编成《不居集》(1739年),是论述虚劳病较详备的专书。

  • 会阴之脉

    即任脉。《素问·刺腰痛论》:“会阴之脉,令人腰痛,痛上漯漯然汗出,汗干令人欲饮,饮已欲走。”张志聪注:“任脉起于至阴,与督脉交会,分而上行,故名曰会阴。”

  • 卫沉

    【介绍】:见卫汛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