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。陈璧琉、郑卓人合编。本书是《灵枢》语释本的一种。按照原书的编次,每篇首列题解,然后逐节先引原文,后加语译及必要的注文。释文浅要,可供研究学习《灵枢》的参考。1962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。
①通吭、肮。人颈的前部;喉咙。②亢进、强盛。如“阴虚阳亢”、“亢则害,承迺制。”
病症名。《诸病源候论·水病诸候》:“水癥者,由经络否涩,水气停聚在腹内,大小便不利所为也。其病腹内有结块强,在两胁间膨膨胀满,遍身肿,所以谓之水癥。”治宜理气逐水。用木香丸等方。参见癥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GB38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别名分肉、绝骨。属足少阳胆经。经(火)穴。位于小腿前外侧,外踝尖上4寸,腓骨前缘,当趾长伸肌与腓骨短肌之间凹陷处。布有腓浅神经和胫前动、静脉分支。主治偏头痛,目
舌前半部黄苔、后半部分舌质红色。若舌尖黄苔较少,为热邪初传胃腑;亦有表证未尽者。若舌苔黄较多,红根较少,多为湿热之候,常见于瘟疫初起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前者以清胃热为大法,后者宜清热化湿。
瘚与厥通。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:“脾脉,……缓甚为痿厥。”详厥证条。
病名。《素问·骨空论》:“督脉者……此生病从少腹上冲心而痛,不得前后为冲疝。”多因寒湿之邪,郁结为热,复受寒邪所袭而致。症为少腹痛引睾丸,气上冲心,二便不利。宜理气散寒。可用天台乌药散加铁锈水调服,甚
病名,为食积、酒积、气积、涎积、痰积、癖积、水积、血积、肉积的统称。《儒门事亲》卷三:“食积酸心腹满,大黄、牵牛之类,甚者礞石、巴豆。酒积目黄口干,葛根、麦蘗之类,甚者甘遂、牵牛。气积、噫气、痞塞,木
《杂病源流犀烛·六淫门》卷十七方。生地黄一钱,当归(酒洗)、地榆各八分,栀子、黄芩、黄柏各七分,白芍药、黄连、阿胶、侧柏叶各六分,川芎、槐角各五分。水煎服。治肠风便血。
病证名。①指外感寒邪,客于肌表,小儿体弱不胜其邪,发为抽搐者(《小儿卫生总微方论》)。②病虽见搐抽者,目上视,但牙关不紧闭,口无痰涎者,为“假搐”(《东医宝鉴》)。③“发热抽掣,少时掣定,神气清爽,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