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外奇穴名。见《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》。位于足背侧,第四、五趾之夹缝间,侠溪穴微前处。主治足背肿痛,月经不调等。斜刺0.3~0.5寸。艾炷灸3壮;或温灸3~5分钟。
病证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九:“衄发从春至夏,为太阳衄。”参见鼻衄条。
指足阳明筋的支筋,网维于目下胞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阳明为目下网。”
经外奇穴名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治舌卒肿,满口溢出如吹猪胞,气息不得通,须臾不治杀人:刺舌下两边大脉出血……”《针灸大全》列作奇穴,名金津、玉液。位于舌系带两侧静脉上。左称金津,右称玉液。主治重舌肿痛
【介绍】:见吴篪条。
见《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》。为竹叶椒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十二官。出《素问·灵兰秘典论》。详十二官条。
症候名。指呼吸时有哮鸣音。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:“咳喘息鸣。”
病名。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三:“有舌下忽高肿起核名舌垫。”宜防风、荆芥、白芷、细辛、羌活、独活、香附、陈皮、灯心煎服。或参见痰包条。
皮肤针疗法之一。因使用梅花针进行刺激而名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