阎纯玺
【介绍】:
清代医家。字诚斋。上谷(今河北宣化)人。专研妇产科,采集方书,于1730年撰《胎产心法》3卷,后经沈棪增订为5卷。
【介绍】:
清代医家。字诚斋。上谷(今河北宣化)人。专研妇产科,采集方书,于1730年撰《胎产心法》3卷,后经沈棪增订为5卷。
【介绍】:见丁瓒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六。因肝经风热壅盛,以致二目睛旋转不定,与辘轳相似。类今之眼球振颤。宜疏风解热,用通肝散(《张氏医通》方)加减。
润燥法之一。又称凉燥。治疗外感燥热伤肺的方法。症见身热头痛、干咳少痰,或气逆喘急、咽干鼻燥、口渴心烦,舌干红无苔,或薄白而燥。用桑杏汤或清燥救肺汤。
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图鉴》。为叶上珠之别名,详该条。
五度之一。出《素问·方盛衰论》。度量病人脏腑经络的俞穴,为针灸治疗的重要步骤。《灵枢·本输》、《素问》的《气穴论》、《气府论》等篇,记载了人体经脉的重要俞穴及其部位。
裘庆元辑。刊于1916年。四集,11种。包括《研经言》(清·莫枚士撰)、《周氏易简方集验方》(清·周璟辑)、《周氏集验方续编》(清·周璟撰)、《罗谦甫治验案》、《吴鞠通先生医案》、《惜分阴轩医案》(周
推拿穴位名。即二人上马。见该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遗溺,灸遗道,侠玉泉五寸。随年壮。”即位于脐下4寸(中极即玉泉)旁开2.5寸处。与肠遗穴同位。近代《针灸经外奇穴图谱》则定位于中极穴旁开5寸处。
即伐木丸,见该条。
医方著作。3卷。清·汪昂撰。刊于1682年。本书选录古今医籍中常用方剂约六、七百首(分正方及附方)。按不同作用的方药性质分为补养、发表、涌吐、攻里、表里、和解、理气、理血、祛风、祛寒、清暑、利湿,润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