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风热感冒

风热感冒

病名。指感受风热邪所致的表证。《诸病源候论·风热候》:“风热病者,风热之气,先从皮毛入于肺也。肺为五脏上盖,候身之皮毛,若肤腠虚,则风热之气,先伤皮毛,乃入肺也。其状使人恶风寒战,目欲脱,涕唾出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感冒源流》:“至有风热兼伤者,或先感风,又受热,或先受热,又感风,一时交发,贵审其轻重而治之。宜桔梗汤上清散菊花散,或加味二陈汤。若久而不愈,其人必虚,固不得专用疏散也。阳虚宜加参、术,阴虚宜加地黄、五味,倍门冬、白芍。”《时病论》卷二:“春应温而过热,是为非时之气,所感之风,风中必夹热气,故名风热病耳。”参见感冒、热伤风火伤风等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灰指甲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证治全书》卷一。即油灰指甲,详该条。

  • 小肠气痛

    病名,出《鲍氏验方新编》卷六。即狐疝,详该条。

  • 酒客

    指嗜酒的人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若酒客病,不可与桂枝汤,得之则呕,以酒客不喜甘故也。”

  • 拉汗果

    见《广西药用植物名录》。即罗汉果,详该条。

  • 朱若瑛

    【介绍】:见朱鸿雪条。

  • 是粘的异体字,参见粘汗条。

  • 五治法之一,亦是八法之一。即和法。具有调和、和解、缓和等作用。对不适宜于汗、吐、下的病证,则采用和法。又如轻微的寒证或热证,用轻剂的温药或凉药和之,使其气血调顺则微邪自去,也属和法。和之不已,再用取法

  • 寒膈

    五膈之一。见《肘后备急方》卷四。《诸病源候论·五鬲气候》:“寒膈之为病,心腹胀满,咳逆,腹上苦冷,雷鸣,绕脐痛,食不消,不能食肥。”参见五膈条。

  • 口唇紧缩

    即唇紧。详该条。

  • 朝天一柱香

    见《贵州草药》。为金边兔耳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