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黄连枳壳汤

黄连枳壳汤

《古今医统》卷三十六引《质疑方》:黄连枳壳汤

药方名称黄连枳壳汤

处方黄连3克枳壳2.4克当归2.4克白芍药3克茯苓泽泻青皮槟榔各2.1克木香1.5克(磨汁入)甘草1.2克

制法上药哎咀,作一服。

功能主治清热利湿,消积行滞。治湿热痢疾。

用法用量用水600毫升,加生姜3片,煎至300毫升,空腹时温服。

湿热积滞,初作炽迫,加大黄朴消各6克;白痢,加吴茱萸(炮)1.5克;腹痛,倍芍药,加延胡索泽兰叶;赤白兼下,加桃仁滑石,归尾、陈皮各1.5克;下痢后气虚,后重不去,加升麻川芎;痢久滑泻,二便流利,加粟壳、诃子阿胶

摘录《古今医统》卷三十六引《质疑方》

症因脉治》卷四:黄连枳壳汤

药方名称黄连枳壳汤

处方黄连枳壳陈皮甘草

功能主治治湿热痢疾,湿火伤于气分,腹痛后重。

用法用量水煎服。

摘录症因脉治》卷四

症因脉治》卷四:黄连枳壳汤

药方名称黄连枳壳汤

处方黄连枳壳厚朴陈皮甘草木通

功能主治积热泄泻,发热口渴,肚腹皮热,时或疼痛,小便赤涩,泻下黄沫,肛门重滞,时结时泻,右脉数大。

用法用量煎8分,冲调六一散3钱。

元气虚而积热又甚,应清者,加人参

摘录症因脉治》卷四

《医统》卷三十六引《质疑》:黄连枳壳汤

药方名称黄连枳壳汤

处方黄连1钱,枳壳8分,当归8分,白芍药1钱,茯苓7分,泽泻7分,青皮7分,槟榔7分,木香5分(磨汁入),甘草4分。

功能主治痢疾初作,多由湿热,但下之后,即服此汤1-2剂,并无再作。

用法用量《证治宝鉴》有厚朴,无木香

湿热积滞,初作炽迫者,宜下之,加大黄朴消各2钱;血痢,加黄芩地榆川芎桃仁各6分;白痢,加吴茱萸(炮)5分;腹痛者,倍芍药,加玄胡索、泽兰叶;赤白兼下者,加桃仁滑石、归尾、陈皮各5分;赤痢久弱,下后未愈,去芩、连,加归尾、芍药、川芎、熟地黄白术阿胶珠各1钱;湿甚,小水少,加木通泽泻、山栀、茯苓各5分;下后二便流利,惟后重不去,此气陷于下也,升麻川芎提之;痢久气血两虚者,八物汤养之;痢久滑泄,二便流利,腹中清,加粟壳、诃子阿胶之类涩之。

摘录《医统》卷三十六引《质疑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荜茇饮

    药方名称荜茇饮处方荜茇1两,沉香(锉)1两,草豆蔻(去皮)1两,青橘皮(去白,焙)1两,丁香1两,桃仁(炒,去皮尖)1两,大腹(锉)1两,生姜(切,炒)1两,诃黎勒皮2两,甘草(炙,锉)半两,枳壳(去

  • 槟榔消痞散

    药方名称槟榔消痞散处方槟榔炭2两,鸡内金1两,蓼实4两,焦山楂2两半,使君子肉1两半。制法上为细末。功能主治通肠胃,化宿食,破坚结,杀虫导积。主小儿食积、奶积、虫积、水积,一切积聚,饮食不思,腹痛膨胀

  • 清凉膏

    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六十八:清凉膏药方名称清凉膏处方栀子仁7.5克黄连7,5克(去须)生地黄60克葱白10枚(擘)白芷7.5克 黄蜡15克 清麻油120克制法上药细锉。于油锅中煎,以地黄焦黑为度,绵滤去滓

  • 黄耆紫草人参汤

    药方名称黄耆紫草人参汤处方黄耆(酒炒)、紫草(酒炒)、人参各等分。制法上为粗末。功能主治痘疮表虚黑陷。用法用量每服5钱,水1大盏,煎6分,加酒服。摘录《丹溪心法附余》卷二十三

  • 独味白头翁汤

    药方名称独味白头翁汤处方白头翁120克。功能主治散结消瘰。主肝气郁结,久而化火,炼液成痰,痰火上升,结于颈部。用法用量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摘录杨铎方

  • 蒜泥拔毒散

    药方名称蒜泥拔毒散处方老蒜2瓣(捣如泥)功能主治拔毒利喉。治喉痹等急喉证。用法用量用梧桐子大许,敷经渠穴,以皮纸包裹微扎,隔10~20小时启视,即起水泡,用针刺破,揩尽毒水。摘录《喉证指南》卷四

  • 淋洗汤

    药方名称淋洗汤处方大生葱1根(切,同生姜1片捣烂),荆芥穗3钱(锉),土当归3钱。功能主治外伤重者。用法用量上煎汤,热洗患处,然后上黑龙散。摘录《医统》卷七十九

  • 漏胎汤

    药方名称漏胎汤处方黄耆1钱,白术1钱,熟地2钱,当归1钱,阿胶1钱,杜仲1钱,麦冬8分,续断8分。功能主治漏胎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摘录《脉症正宗》卷一

  • 补阴益气煎

    《景岳全书》卷五十一:补阴益气煎药方名称补阴益气煎处方人参3~9克当归6~9克山药(酒炒)6~9克 熟地9~15克或30~60克陈皮3克 炙甘草3克升麻0.9~1.5克柴胡3~6克功能主治主劳倦伤阴,

  • 过夜消

    药方名称过夜消处方冰片1分,牛黄1分,硼破8分,雄黄8分,孩儿茶8分,山豆根2钱,胆矾3分,陈霜梅(去核)3个。制法上为末,次将霜梅捣烂,入药和匀为丸,如龙眼大。功能主治一切喉证。用法用量临卧含口中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