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千针万线草

千针万线草

《中药大辞典》:千针万线草

药材名称千针万线草

拼音Qiān Zhēn Wàn Xiàn Cǎo

别名麦参、筋骨草(《云南中草药》),大鹅肠菜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。

出处滇南本草

来源为石竹科植物云南繁缕。夏、秋采收。

原形态多年生散生草本,高50~90厘米。根丛生,中部多膨大成长棱形,外部黄棕色.茎圆柱形,秃净。叶对生,线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,长1.5~3.7厘米,宽2~7毫米,先端尖或长尖,基部钝形,全缘,主脉明显,上面绿色,下面粉绿色;无柄。2歧聚伞花序出于茎或校的顶端;总花梗长3~5厘米;苞片2枚,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,膜质;花萼5,分裂达基部,披针形;花瓣5,白色,深2裂达基部,裂片椭圆形,较萼片短;雄蕊8~10;雌蕊1,花柱3,分离。蒴果卵圆形,长约5毫米,5齿开裂,外有宿存萼片。种子小,棕色,有棱角,上具突起。

生境分部生于山林地带。

性味甘,平。

①《滇南本草》:"性微温,味甘。"

②《滇南本草图说》:"甘,平。无毒。"

功能主治健牌,养肝,益肾。治体虚贫血,精神短少,头晕心慌,耳鸣眼花,潮热,遗精,腰痛脚弱,月经不调,带下淋沥,小儿疳积。

①《滇南本草》:"补肝、脾、肾。治阴血虚弱,精神短少,头昏心慌,耳鸣眼花及五心烦热,小肚胀坠,腰痛脚酸,妇人白带、漏下淋沥。"

②《滇南本草图说,:"止咳血。"

③《云南中草药》:"治月经不调,贫血,小儿疳积,肾虚遗精,阴虚潮热。"

④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治骨折,外伤,肾炎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0.5~1两;或炖肉服。外用:捣敷。

复方①治妇人白带年久,头晕耳鸣,腰疼,夜间发热,精神短少,饮食无味:千针万线草三钱,水牛肉三两。煎食三、四次。(《滇南本草》)

②治体虚贫血,头晕耳鸣,虚肿,出虚汗:千针万线草、大黑药等分碾粉,加鸡蛋、红糖煮吃。(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)

③治乳腺炎:千针万线草一至二两。炖肉服或水煎服。(《云南中草药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千针万线草

药材名称千针万线草

拼音Qiān Zhēn Wàn Xiàn Cǎo

别名麦参、筋骨草、小胖药

出处出自《滇南本草

来源药材基源:为石竹科植物云南繁缕的根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tellaria yunnanensis Franch.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洗净,鲜用,或晒干,或切段晒干。

原形态多年生宿根草本,高30-90cm。根多条丛生,肉质,成细长的纺锤形,黄棕色或黄白色。茎数枝丛生,铺散,具4棱,二歧分枝,节部略膨大。单叶对生;无柄,叶片披针形或卵状被外形,长2.5-4cm,宽0.5-1cm,先端渐尖,基部较宽,边缘有缘毛;中脉被柔毛。多花集成顶生二歧聚伞花序,总花梗长3-5cm;苞片2枚,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,白色膜质;萼片5,披针形,有3条褐色脉;花瓣5,白色,深2裂达基部,裂片椭圆形,较萼片短;雄蕊8-10,短于花瓣,花药黄色;花柱3,短线形。蒴果卵圆形,长约5mm,6瓣裂,外有宿存萼片。种子小,棕色,有棱角,上具细纹突起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000-4500m的山坡、路旁或沟边草地等处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
性味甘;性平

归经肝;脾;肾经

功能主治健脾养血;补肝益肾;消肿。主贫血;精神短少;头晕心慌;耳鸣眼花;潮热;遗精;月经不调;带下;骨折;乳腺炎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5-30g;或炖肉服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
各家论述1.《滇南本草》:补肝、脾、肾。治阴血虚弱,精神短少,头昏心慌,耳鸣眼花及五心烦热,小肚胀坠,腰痛脚酸,妇人白带、漏下淋沥。2.《滇南本草图说》:止咳血。3.《云南中草药》:治月经不调,贫血,小儿疳积,肾虚遗精,阴虚潮热。4.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治骨折,外伤,肾炎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路路通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路路通药材名称路路通拼音Lù Lù Tōnɡ英文名FRUCTUS LIQUIDAMBARIS别名九孔子来源本品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

  • 棉花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棉花药材名称棉花拼音Mián Huā来源为锦葵科植物草棉等种子上的棉毛。秋季采收。原形态草棉(《升庵集》),又名:古终藤(《南越志》)。一年生草本或亚灌木,高1~1.5米。茎

  • 无腺橉木

    药材名称无腺橉木拼音Wú Xiàn Lìn Mù别名山莓梨出处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无腺橉木的根、叶、果。原形态落叶乔木,高8~16米。枝黑褐色,

  • 伏牛花

    药材名称伏牛花拼音Fú Niú Huā别名隔虎刺花(《开宝本草》)出处《开宝本草》来源为茜草科植物虎刺的花。性味《开宝本草》:"苦甘,无毒。"功能主治祛风除湿,

  • 高原点地梅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高原点地梅药材名称高原点地梅别名朵的[藏名]来源报春花科高原点地梅Androsace integra (Maxim.) Hand.-Mazz.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四川、西藏。性味

  • 贯众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贯众药材名称贯众拼音Guàn Zhònɡ别名萹苻、泺(《尔雅》),贯节、贯渠、百头、虎卷、扁符(《本经》),贯中、贯钟、贯来、渠母、伯芹、药渠、黄钟(《吴普本草》)

  • 糯米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糯米药材名称糯米拼音Nuò Mǐ别名江米来源禾本科糯米Oryza sativa L. var. glutinosa Mats.,以种子入药。功能主治益气健脾。主治下痢禁口

  • 紫梢花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紫梢花药材名称紫梢花拼音Zǐ Shāo Huā别名紫霄花、淡水海绵来源淡水海绵科动物脆弱骨针淡水海绵Spongilla fragilis Lecidy或刻盘淡水海绵Ephydati

  • 红五加

    药材名称红五加拼音Hónɡ Wǔ Jiā别名五爪龙、大血藤出处《贵州草药》来源为葡萄科植物毛枝崖爬藤的根。全年可采。原形态木质藤本,有卷须。叶互生,具长柄;叶常为指状或叉指状,有小叶5~7枚

  • 龙角草

    药材名称龙角草拼音Lónɡ Jiǎo Cǎo别名鹿用草、光棍草、长隔距兰、吊兰、树葱、木石草来源药材基源:为兰科植物马尾吊兰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leisostoma williamsoni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