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小六月寒

小六月寒

药材名称小六月寒

拼音Xiǎo Liù Yuè Hán

别名白鸡婆梢

来源药材基源:为马鞭草科植物光果莸的根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ryopteris tangutica MaXim.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洗净,切片,晒干。

原形态光果莸,直立小灌木,高0.5-2m。嫩枝密生灰白色绒毛。单叶对生;叶柄长0.4-1cm;叶片披针形、卵状披针形至长卵形、长2-5.5cm,宽0.5-2cm,先端钝或渐尖,基部楔形或圆形,边缘具深锯齿,表面绿色,被柔毛,背面密生灰白色茸毛;侧脉5-8对,聚伞花序腋生及顶生,排列紧密呈头状:花萼长约2.5mm,宿存,结果时增大,长约6mm,外面密生柔毛,先端深5裂,裂片披针形;花冠蓝紫色,二唇形,下唇中裂片较大,边缘流苏状,花冠管长5-7mm;雄蕊4,与花柱同伸出花冠管外:子房无毛,柱头2裂。蒴果倒卵圆状球形。长约5mm,宽约4mm,无毛,果瓣具宽翅。花期7-9月;果期9-10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约2500m的干燥山坡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河北、陕西、甘肃。河南、湖北、四川等地。

性状性状鉴别:根细长而弯曲,圆柱形或成段。片,直径2-5mm;表面有纵皱纹和圆点状皮孔;质硬脆,易折断,断面平坦,皮部棕褐色,木部淡黄色。叶常皱缩卷曲,完整者展平后呈披针形、卵状披针形,长2-5.5cm,宽0.5-2cm;先端钝或渐尖,基部楔形或圆形,边缘具锯齿;上面绿褐色,下面灰白色。叶揉碎后有香气,味苦微辛。

性味苦;微辛;平

功能主治活血;除湿。主血瘀崩漏;月经不调;带下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5-10g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黄茄花根

    药材名称黄茄花根拼音Huánɡ Qié Huā Gēn出处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来源为锦葵科植物格纹叶木槿的根。秋、冬采收。性味淡,平。功能主治补脾,化痞,通经,消食。治胸腹胀满,消化

  • 山胡椒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山胡椒叶药材名称山胡椒叶拼音Shān Hú Jiāo Yè别名见风消(《分类草药性》),铁箍散、雷公树叶、黄渣叶、洗手叶(《陕西中草药》)。出处《福建民间草药》来源

  • 萍蓬草子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萍蓬草子药材名称萍蓬草子拼音Pínɡ Pénɡ Cǎo Zǐ别名水粟包(《纲目》),萍蓬子(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)。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睡莲科檀物萍蓬草的种子。秋季果热

  • 毛蓼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毛蓼药材名称毛蓼拼音Máo Liǎo别名四季青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水辣蓼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。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源为蓼科植物毛蓼的全草或根。原形态一年生草本,高40~100

  • 蛇退步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蛇退步药材名称蛇退步拼音Shé Tuì Bù别名三枝标、蛇鳞草(《广东中药》Ⅱ》。出处《广东中药》Ⅱ来源为金星蕨科植物三羽新月蕨的全草。夏、秋采收。原形态

  • 石吊兰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石吊兰药材名称石吊兰拼音Shí Diào Lán别名石豇豆、岩泽兰、赶山艽、石三七[江西]来源为苦苣苔科吊石苣苔属植物石吊兰Lysionotus pa

  • 狗核树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狗核树药材名称狗核树别名少蕊扁担杆来源椴树科狗核树Grewia oligandra Pierre,以根入药。生境分部广西。性味淡、微辛,凉。功能主治祛湿解毒。主治痢疾,脚气浮肿。外

  • 芭蕉花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芭蕉花药材名称芭蕉花拼音Bā Jiāo Huā出处《日华子本草》来源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花蕾或花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芭蕉根"条。性味甘谈微辛,凉。①《滇南本草》:&q

  • 麋骨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麋骨药材名称麋骨拼音Mí Gǔ出处《嘉佑本草》来源为鹿科动物麋鹿的骨骼。功能主治《嘉佑本草》:"除虚劳至良。可煮骨作汁酿酒饮之。"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

  • 蓍实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蓍实药材名称蓍实拼音Shī Shí出处《本经》来源为菊科植物蓍的果实。9~10月,果熟时采收,晒干。性味①《本经》:"苦,平。"②《别录》:"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