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慈姑花

慈姑花

《中药大辞典》:慈姑花

药材名称慈姑花

拼音Cí Gū Huā

出处《福建民间草药》

来源泽泻利植物慈姑

功能主治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:"明目,去湿。治一切疗肿痔漏。""祛湿之功,同于茵陈。"

用法用量治一切疔疮:慈姑花适量。用冷开水洗净,捣敷患处。孕妇忌用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慈姑花

药材名称慈姑花

拼音Cí Gū Huā

英文名flower of Oldworld Arrowhead

出处出自《福建民间草药》

来源药材基源:泽泻科植物慈姑的花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Sagittaria trifolia L. var. sinensis(Sims) Makino [Sagittaria sagittifolia L. f. sinensis (sims) Makino;S.sinensis Sims;S.sagittifolia arct. Non L.;S.trifolia L. var. edulis(Sieb. Ex miq.)Ohui ]2.Sagittaria trifolkia L.[S.sagittifolia L.var. angustifolia Sieb.;S.trifolia L.var.angustefolia(Sieb.)Kitagawa]

采收和储藏:秋季花开时采收,鲜用。

原形态1.慈姑,多年生直立水生草本。有纤匐枝,枝端膨大成球茎。叶具长柄,长20-40cm;叶形变化极大,通常为戟形,宽大,连基部裂片长5-40cm,宽0.4-13cm,先端圆钝,基部裂片短,与叶片等长或较长,多少向两侧开展。花葶同圆锥花序长20-60cm;花3-5朵为1轮,单性,下部3-4轮为雌花,具短梗,上部多轮为雄花,具细长花梗;苞片披针形;外轮花被片3,萼片状,卵形,先端钝;内轮花被片3,花瓣状,白色,基部常有紫斑;雄蕊多枚;心皮多数,密集成球形。瘦果斜倒卵形,直径4-5mm,背腹两面有翅;种子褐色,具小凸起。花期8-10月。

2.野慈姑,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。根茎横生,末端膨大或否。叶柄基部渐宽,鞘状,边缘膜质;挺水叶箭形,叶片长短、宽窄变异很大,通常顶裂片短于侧裂片,比值为1:1.2-1:1.5,有时侧裂片更长,顶裂片与侧裂片之间缢缩,或否。花葶直立,挺水,高(15-)20-70cm。花序总状或圆锥状,长5-20cm,分枝1-2枚,具花多轮,每轮2-3花,苞片3枚;花单性;花被片反折,外轮花被片椭圆形或广卵形,内轮花被片白色或淡黄色;雌花1-3轮,心皮多数,两侧压扁;雄花多轮,雄蕊多数,花丝长短不一,通常外轮短,向里渐长。瘦果倒卵形,具翅,背翅多少不整齐。种子褐色。花、果期5-10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1.生于沼泽、水塘,常栽培于水田。

2.生于湖泊、池塘、沼泽、水田等水域。

资源分布:1.分布于南方各地。

2.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北、华东、华南及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
性味味微苦;性寒

归经肝;脾经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;利湿。主疔肿;痔漏;湿热黄疸

用法用量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内服:煎汤,3-9g。

注意孕妇忌用。

复方治一切疔疮: 慈姑花适量。用冷开水洗净,捣敷患处。 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
各家论述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:明目,去湿。治一切疖肿痔漏。祛湿之功,同于茵陈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臭黄荆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臭黄荆根药材名称臭黄荆根拼音Chòu Huánɡ Jīnɡ Gēn出处《分类草药性》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臭黄荆的根。9~10月采。性味①《分类草药性》:"性

  • 龙州线蕨

    药材名称龙州线蕨拼音Lónɡ Zhōu Xiàn Jué来源药材基源:为水龙骨科植物龙州线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olysis morsei Ching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洗净,晒干。原

  • 乌鱼蛋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乌鱼蛋药材名称乌鱼蛋拼音Wū Yú Dàn出处《药性考》来源为乌鲗科动物无针乌鲗或金乌鲗等的缠卵腺。原形态动物形态详"海螵蛸"条。性味《药性考》

  • 铁树果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铁树果药材名称铁树果拼音Tiě Shù Guǒ别名凤凰蛋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。出处《植物名实图考》来源为苏铁科植物苏铁的种子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凤尾蕉叶"

  • 中华剑蕨

    药材名称中华剑蕨拼音Zhōnɡ Huá Jiàn Jué出处始载于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剑蕨科植物中华剑蕨的根茎或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oxogramme chinensis C

  • 元宝槭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元宝槭药材名称元宝槭别名五角枫来源槭树科元宝槭Acer truncatum Bunge,以根皮入药。生境分部东北、华北、陕西、河南、山东至江苏北部。性味微温。功能主治祛风除湿。主治

  • 艾叶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艾叶药材名称艾叶拼音ài Yè英文名FOLIUM ARTEMISIAE ARGYI别名艾、艾蒿、家艾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

  • 墙草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墙草根药材名称墙草根拼音Qiánɡ Cǎo Gēn别名白石薯、田薯(《福建中草药》),石薯、软骨石薯(福建晋江《中草药手册》)。出处《福建中草药》来源为荨麻科植物墙草的根。全

  • 红楠

    药材名称红楠拼音Hónɡ Nán别名白漆柴、乌樟、钓樟来源樟科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 Sieb. et Zucc.,以根皮及树皮入药。化学成分根含dl-N-降杏

  • 盘羊角

    药材名称盘羊角拼音Pán Yánɡ Jiǎo英文名argal horn别名大角羊、羱羊、盘角子出处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牛科动物盘羊的角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Ovis amm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