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杧果

杧果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杧果

药材名称杧果

拼音Mánɡ Guǒ

别名马蒙、莽果、麻蒙果

来源漆树科杧果属植物杧果Mangifera indica L.,以果、果核、叶入药。全年采叶,夏秋采果,鲜用或晒干。

性味酸、甘,平。

功能主治果、果核:止咳,健胃,行气。用于咳嗽,食欲不振,睾丸炎,坏血病。

叶:止痒。外用治湿疹瘙痒。

用法用量核0.3~1两;外用适量,鲜叶煎水洗患处。

注意(1)有谓果皮峻泻,利尿杀虫;可治便秘,小便不利。树干二重皮治腹股沟肿痛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药大辞典》:杧果

药材名称杧果

拼音Mánɡ Guǒ

别名庵罗果(《开宝本草》),香盖(《大明一统志》),蜜望、望果(《广东新语》),莽果(《肇庆府志》),沙果梨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檬果(《植物学大辞典》),芒果(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)。

出处《岭南采药录》

来源为漆树科植物杧果果实。夏季采收。

原形态常绿大乔木,光滑无毛,高10~27米。枝扩展,树冠密。树皮厚,呈灰褐色,有多数小裂孔,成鳞片状脱落。单叶革质,簇生枝顶,叶片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,长10~20厘米,宽窄不定,有光泽,先端尖或渐尖,边缘常呈波浪形,无锯齿,叶基楔形;叶柄长4~6厘米,基部膨大。花杂性,圆锥花序常与叶等长或过之,枝柔毛;花无柄或具短柄,芳香,长3~4毫米,萼片卵形或长椭圆形,5裂,被柔毛;花瓣5,淡黄色,长约为花萼的2倍;花盘肉质,5裂;雄蕊5,4枚退化,汉1枚发育,花药紫红色;雌蕊1,位于花盘中央,花柱线形,柱头不显。核果椭圆形或肾脏形,微扁,长8~15厘米,熟时黄色;果核大,扁平,有纤维。花期春季。果期6月。

生境分部热带或亚热带果树,栽培于庭园或作行道树。分布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福建、台湾等地。

化学成分果实含杧果酮酸、异杧果醇酸、阿波酮酸、阿波醇酸等三萜酸;多酚类化合物如没食子酸、间双没食子酸、没食子鞣质、槲皮素、异槲皮甙、杧果甙、并没食子酸等;并含多种类胡萝卜素0.505~0.527%、2.061~7.765%(带皮),其中β-胡萝卜素约占60%,其他尚有胡蝶梅黄素等10多种。

带皮果实含水78.1~82.1%,总糖11.4~12.4%,还元糖2.97~5.32%,蛋白质0.4~0.9%,粗纤维0.90~1.24%,灰分0.63~1.13%,维生素C56.4~98.6毫克%。尚有报道果汁中含蔗糖、葡萄糖、果糖等。未成熟的果实中含葡聚糖、阿聚糖、聚半乳糖醛酸。果实尚含硫胺素57~63毫克%,核黄素37~73毫克%,叶酸7.26微克%。

杧果干含水14.74%、酒石酸6.10%、柠檬酸4.23%、草酸1.08%、葡萄糖3.00%、灰分5.44%。

杧果花含没食子鞣质、槲皮素、异槲皮甙、没食子酸、双没食子酸。

药理作用未成熟的果实及树皮、茎能抑制化脓球菌、大肠杆菌:但也有报告在实验室中无抗疟或抗菌作用者。有报道食过量杧果可引起肾炎者。其树胶-树脂在医疗上之用途如阿拉伯树胶。

性味甘酸,凉。

①《食性本草》:"微寒,无毒。"

②《开宝本草》:"味甘,温。"

③《纲目拾遗》:"甘,酸。"

功能主治益胃,止呕,解渴,利尿。

①《食性本草》:"主妇人经脉不通,丈夫营卫中血脉不行。叶可以作汤疗渴疾。"

②《开宝本草》:"食之止渴。"

③《纲目拾遗》:"益胃气,止呕晕。"

④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:"利尿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生食。

注意《开宝本草》:"动风气,天行病后及饱食后俱不可食之,又不可同大蒜辛物食,令人患黄病。"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杧果

药材名称杧果

拼音Mánɡ Guǒ

英文名Mango

别名(艹奄)罗果、香盖、望果、蜜望、沙果梨、蜜望子、莽果、檬果、芒果、马蒙、抹猛果。

出处出自《岭南采药录》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漆树科植物杧果的果实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angifera indica L.[M.austroyunnanensis Hu]

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摘果实,鲜用或晒干。

原形态杧果 常绿大乔木,高10-20m。树皮灰褐色,小枝褐色,无毛。单叶王生,聚生枝顶;叶柄长2-6cm;叶形和大小变化较大,薄革质,通常为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长12-30cm,宽3.5-6.5cm,先端渐尖、长渐尖或急尖,基部楔形或近圆形,边缘皱波状,无毛,叶面略具光泽;侧脉20-25对,斜升,两面突起,网脉不显。圆锥花序长20-25cm,多花密集,有柔毛;花小,杂性,黄色或淡黄色;萼片5,卵状披针形,长2.5-3mm,宽约1.5mm,有柔毛;花瓣5,长约为萼的2倍;花盘肉质,5浅裂;雄蕊5,仅1枚发育,长约2.5mm,花药卵圆形;花丝极短;子房斜卵形,径约1.5mm,无毛,花柱近顶生,长约2.5mm。核果椭圆形或肾形,徽扁,长5-10cm,宽3-4.5cm,成熟时黄色,中果皮肉质,肥厚,鲜黄色,味甜,果核坚硬。花期3-4月,果期7-8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00-1350m的山坡、河谷或旷野林中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
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热带气候,对温度、湿度及光照要求都比较严格,冬季要求比较温暖,春季适当高温干旱,夏季光照充足,秋季雨水均匀。对土壤选择不严,但以土层深厚。排水良好的壤上或砂壤土为宜。

栽培技术 用嫁接繁殖。作砧木用的种子多为本地上杧,也有用桃叶杧的。种子从鲜果取出,播前须进行剥壳或剪壳处理,然后经沙床催芽,待种子萌发后,即可移入苗圃育苗,按行株距25cm×20cm播种,或营养袋(20cm×15cm)育苗。当苗木生长主干直径0.8cm以上时便可进行嫁接。从优良品种的母树上选取生长充实,胞芽饱满的1-2年生枝条作接穗,用补芽接法。嫁接苗抽梢2-3次以上便可在翌春4-5月出圃定植。种植密度行株距可采用5m×4m、5m×5m、6m×5m,1hm2植300-450株。

田间管理 幼树的施肥主要是满足枝梢生长初扩大树冠,磷肥的施用量大于或等于氮肥。随着树龄增长,磷肥的比例逐渐减少。结果树施肥要平衡植株生长与结果的营养矛盾。根据开花结果的需要增加钾肥的施用量,以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。

整形修剪的树形有:自然形、自然扇形和疏散分层形。

病虫害防治 炭疽病,潮湿多雨的天气病菌容易蔓延,用1:1:100至3:3:100的波尔多液或100o倍的50%甲基托布津液喷射。白粉病,主要危害嫩梢、花穗和幼果,喷0.4波美度的石硫合剂。流胶病,作业中要防止果树创伤,已发病的涂上托布津或多菌灵。叶斑病,主要危害老叶,用1:1:100波尔多液或1500倍的百菌清液喷射。杧果尾夜蛾,用800-1000倍液敌百虫、50%磷胺,每隔7-10dl次,连喷2-3次。

化学成分果实中含内消旋肌醇(meso-inositol),葡萄糖(glucose),异戊醇(isoamyl alcohol),a-蒎烯(a-pinene),月桂烯(myrcene),β一派烯(β-pinene),柠檬烯(limonene),小茴香酮(fen-chone),杧果酮酸(mangiferonic acid),异杧果醇酸(isomangif-erolic acid),阿波酮酸(ambonic acid),阿波醇酸(ambolic acid),没食子酸(gallic acid),间双没食子酸(m-digallic acid),没食子鞣质(gallotannin),槲皮素(quercetin),异槲皮甙(isoquercitrin),杧果甙(mangiferin),并没食子酸(ellagic acid),β-胡萝卜素(β-carotene),堇黄质(violaxanthin)。还含硫胺素(thiamine),核黄素(riboflavine),叶酸(folic acid)等。带皮果实含糖、蛋白质、粗纤维、维生素C(vitamin C)。果汁中含蔗糖(sucrose),葡萄糖,果糖(fructose)等。未成熟的果实中含葡聚糖(glucan),阿聚精(arabinan),聚半乳糖醛酸(galacturonan)。杧果干含酒石酸(tartaric acid),柠檬酸(citric acid),草酸(oxalic acid),葡萄糖。

药理作用未成熟的果实及树皮、茎能抑制化脓球菌、大肠杆菌;但也有报告在实验室中无抗疟或抗菌作用者。有报道食过量杧果可引起肾炎者。其树胶-树脂在医疗上之用途如阿拉伯树胶。

性味甘;酸;微寒

归经胃;脾;膀胱;肾经

功能主治益胃;生津;止呕;止咳。主口渴;呕吐;食少;咳嗽

用法用量内服:适量,作食品。

注意《开宝本草》:动风气,天行病后及饱食后俱不可食之,又不可同大蒜辛物食,令人患黄病。

各家论述1.《食性本草》:主妇人经脉不通,丈夫营卫中血脉不行。叶可以作汤疗渴疾。2.《开宝本草》:食之止渴。

3.《本草纲目拾遗》:益胃气,止呕晕。

4.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:利尿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木瓜核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木瓜核药材名称木瓜核拼音Mù Guā Hé别名木瓜子(《普济方》)。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种子。功能主治《纲目》:"治霍乱烦躁气急,每嚼七

  • 黄麻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黄麻根药材名称黄麻根拼音Huánɡ Má Gēn出处《纲目拾遗》来源为椴树科植物黄麻的根。性味①《现代实用中药》:"苦,温,无毒。"②《陆川本草

  • 鳣鱼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鳣鱼药材名称鳣鱼拼音Zhān Yú别名鳣(《诗经》),含光、蜡鱼(啪海异物志》),黄鱼(《尔雅》郭璞注),阿八儿忽鱼(《饮膳正要》),颊鱼(《医学入门》),玉版鱼、鲟蟥鱼((

  • 慈竹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慈竹茹药材名称慈竹茹拼音Cí Zhú Rú出处《四川中药志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茎秆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间层。炮制鲜用或姜汁炒用。性味味甘,性微寒,无毒。

  • 海桐树

    药材名称海桐树拼音Hǎi Tónɡ Shù别名山枝条、山枝仁[四川]、山栀茶[贵州]、柞木仁、满山香[广西]来源海桐科植物崖花海桐Pittosporum illicioides M

  • 猫胞衣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猫胞衣药材名称猫胞衣拼音Māo Bāo Yī别名猫胞(《本经逢原》)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猫科动物猫的胎盘。性味①《本草从新》:"甘酸,温。"②《本草再新》:"

  • 草木灰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草木灰药材名称草木灰拼音Cǎo Mù Huī来源柴、草烧成的灰。性味辛、苦,温。有小毒。功能主治强筋骨,利关节。主治大骨节病。用法用量草木灰3斤,加水10斤,充分搅拌后浸

  • 象牙参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象牙参药材名称象牙参拼音Xiànɡ Yá Cān别名土中闻、鸡脚参、鸡脚玉兰来源姜科象牙参Roscoea intermedia Gagnep.,以根入药。生境分

  • 鹿骨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鹿骨药材名称鹿骨拼音Lù Gǔ出处《别录》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骨骼。性味《药性论》;"味甘,微热,无毒。"功能主治补虚羸,强筋骨。①《别录》:&q

  • 黄荆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黄荆叶药材名称黄荆叶拼音Huánɡ Jīnɡ Yè别名蚊枝叶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,白背叶(《岭南采药录》),姜荆叶(《湖南药物志》),埔姜叶(《广东中药》),姜子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