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牛筋刺寄生

牛筋刺寄生

药材名称牛筋刺寄生

拼音Niú Jīn Cì Jì Shēnɡ

别名梨寄生、藏寄生、野花椒寄生、老米酒寄生

来源药材基源:为桑寄生科植物滇藏钝果寄生的带叶茎枝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axillus thibetensis (Lecomte) Danser[Loran thusthibetensis Lecomte]

采收和储藏:全年可采,鲜用或切碎晒干。

原形态灌木,高0.5-1m。嫩枝、叶密被黄褐色或褐色叠生星状毛和星状毛;小枝黑色,近平滑,具疏生皮孔。叶对生,革质;叶柄长8-12mm;叶片卵形或长卵形,长5-8cm,宽3-4.5m,先端圆钝或钝尖,基部近圆形,上面无毛,下面被紧贴的绒毛,叶缘常呈浅波状;侧脉5-8对,在叶上面明显。伞形花序,2-3个簇生于叶腋或小枝已落叶腋部,具花3-5朵,花序和花均密被黄褐色或褐色绒毛,总花梗长1-2mm;花梗长2-3mm;苞片卵状三角形,长约1mm;花红色;花托椭圆状,长约2mm;副萼环状;花冠花蕾时管状,长2.2-3.2cm,稍弯,下半部膨胀,顶部椭圆状,裂片4枚,披针形,长7-8mm,反折,开花后毛变稀疏;雄蕊4;花柱线状,柱头头状。浆果卵球形或椭圆形,长5-10mm,直径4-6mm,浅黄色,果皮具颗粒状体,被疏毛。花期5-9月,果期8-10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700-3000m的山地阔叶林中,常寄生于梨树、柿树、板栗、李树或棵属等植物上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
性味苦;性平

归经肺;膀胱经

功能主治清肺热;利小便。主肺热咳嗽;湿热淋证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5-30g,大剂量可用至60g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金丝桃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金丝桃药材名称金丝桃拼音Jīn Sī Táo别名金丝海棠、五心花来源金丝桃科金丝桃属植物金丝桃Hypericum chinense L.,以根入药。随时可采,晒干。性味苦

  • 鸭肫衣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鸭肫衣药材名称鸭肫衣拼音Yā Zhūn Yī别名鸭肫内皮(《本草求原》),鸭肫皮(《药材资料汇编》),鸭内金(《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》)。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鸭科动物家鸭的砂囊的角质内壁。

  • 鲫鱼骨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鲫鱼骨药材名称鲫鱼骨拼音Jì Yú Gǔ出处《食疗本草》来源为鲤科动物鲫鱼的骨。功能主治《食疗本草》:"烧为灰,敷匿疮。"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

  • 川西小黄菊

    药材名称川西小黄菊拼音Chuān Xī Xiǎo Huánɡ Jú别名鞑新菊来源菊科川西小黄菊Pyrethrum tatsienense (Bur. et Franch.) Lin

  • 魿鱼

    药材名称魿鱼拼音Línɡ Yú英文名Mud carp别名雪魿、土魿鱼、魿公出处出自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。《粤语》:魿鱼,广人池塘多畜之。以鱼秧长成,与卿住相反,卿性沉,长潜水中,魿性浮,长跃水上。卿食之

  • 小蓑衣藤

    药材名称小蓑衣藤拼音Xiǎo Suō Yī Ténɡ别名小木通(《中国药植志》)。出处《中国药植志》来源为毛茛种植物小蓑衣藤的根或茎叶。全年可采。原形态落叶蔓生灌木,高可达5米。茎绿色至褐色

  • 石帆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石帆药材名称石帆拼音Shí Fān别名海团扇(《动物学大辞典》)。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源为柳珊瑚科动物柳珊瑚的石灰质骨胳。原形态全体呈树状,分枝颇多,常扩展而为一平面,不向四方

  • 杄木

    药材名称杄木拼音Qiān Mù别名杄、红杄出处本品始载于《植物名实图考》卷三十七,木类,云:“杄木,山西山中极多。树亭亭直上,叶如栝松而肥软,又似杉木而叶短柔。山西架木皆用之,与南方杉木同。&hell

  • 血余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血余药材名称血余拼音Xuè Yú别名发髭(《本经》),乱发(《金匮要略》)。出处《本草蒙筌》来源为人的头发。收集人发,用碱水洗去油垢,清水漂净后晒干。商品均加工成炭

  • 鱼狗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鱼狗药材名称鱼狗拼音Yú Gǒu别名鸿、天狗(《尔雅》),水狗(《尔雅》郭璞注),鱼虎、鱼师(《禽经》),翠鸟(《本草拾遗》),翠碧(《埤雅》),翠碧鸟(《纲目》),鱼翠(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