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白蔹子

白蔹子

《中药大辞典》:白蔹子

药材名称白蔹子

拼音Bái Liǎn Zǐ

出处《药性论》

来源葡萄科植物白蔹果实

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白蔹"条。

功能主治《药性论》:"治温疟,主寒热结壅热肿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2~3钱。外用:研末敷。

复方止血消肿:白蔹成熟果实,去种子,留下白色毡毛或带种子研成粉末,外敷伤处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白蔹子

药材名称白蔹子

拼音Bái Liǎn Zǐ

英文名Fruit of Japanese Ampelopsis

出处出自《药性论》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葡萄科植物白蔹Ampelopsis japonica (Thunb.)Makino 的果实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mpelopsis japonica (Thunb.)Makino [Paullinia japonica Thunb.]

采收和储藏:秋果果实成熟时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
原形态白蔹落叶攀援木质藤本,长约1m。块根粗壮,肉质,卵形、长圆形或长纺锤形,深棕褐色,数个相聚。茎多分枝,幼枝带淡紫色,光滑,有细条纹;卷须与叶对生。掌状复叶互生;叶柄长3-5cm,微淡紫色,光滑或略具细毛;叶片长6-10cm,宽7-12cm;小叶3-5,羽状分裂或羽状缺刻,裂片卵形至椭圆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深锯齿或缺刻,中间裂片最长,两侧的较小,中轴有闲翅,裂片基部有关节,两面无毛。聚伞花序小,与叶对生,花序梗长3-8cm,细长,常缠绕;花小,黄绿色;花萼5浅裂;花瓣、雄蕊各5;花盘边缘稍分裂。浆果球形,径约6mm,熟时白色或蓝色,有针孔状凹点。花期5-6月,果期9-10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山地、荒坡及灌木林中,也有栽培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北、东北、华东、中南及陕西、宁夏、四川等地。

性味苦;寒

归经肝;脾经

功能主治清热;消痈。主温疟;热毒痈肿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6-10g。外用:适量,研末敷。

各家论述《药性论》:治温疟,主寒热结壅热肿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小白蜡条

    药材名称小白蜡条别名小白蜡、栋青来源木犀科女贞属植物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Carr.,以根皮、叶及果入药。全年采根皮,夏、秋采叶,秋冬采果,晒干或鲜用。性味苦,凉。功能主治清热解

  • 中华赛爵床

    药材名称中华赛爵床拼音Zhōnɡ Huá Sài Jué Chuánɡ别名杜根藤来源药材基源:为爵床科植物圆苞杜根藤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lophanoides chinensis (Ben

  • 春不见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春不见药材名称春不见拼音Chūn Bú Jiàn别名一朵云(《陕西中草药》)出处《陕西中草药》来源为阴地蕨科植物蕨蔡的带根全草。春、冬采挖,晒干或鲜用。原形态多年生

  • 庐山楼梯草

    药材名称庐山楼梯草拼音Lú Shān Lóu Tī Cǎo别名接骨草、白龙骨来源荨麻科庐山楼梯草Elatostema stewardii Merr.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浙江、安徽

  • 草木樨

    药材名称草木樨拼音Cǎo Mù Xī别名铁扫把、省头草、辟汗草、野苜蓿来源豆科草木樨属植物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.,以全草入药。夏秋采收,洗净,切碎晒干。

  • 芦荟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芦荟根药材名称芦荟根拼音Lú Huì Gēn出处《南方主要有毒植物》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斑纹芦荟的根。功能主治《南方主要有毒植物》:"治小儿疳积,尿路感染。芦

  • 单面针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单面针药材名称单面针别名山枇杷、白三百棒、九百锤、大叶花椒、山椒根、黄椒根、钻山虎、单面虎来源芸香科花椒属植物蚌壳花椒Zanthoxylum dissitum Hemsl.,以根入

  • 土人参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土人参药材名称土人参拼音Tǔ Rén Shēn别名栌兰、飞来参、瓦参、桃参、申时花来源为马齿苋科土人参属植物锥花土人参Talinum paniculatum (Jacq.)Gaer

  • 冠果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冠果草药材名称冠果草拼音Guàn Guǒ Cǎo别名土紫菀、假菱角出处《南宁市药物志》来源为泽泻科植物冠果草的全草。秋季采,晒干,切段。原形态一年生水生草本,簇生水底。叶浮水

  • 鹈鹕油

    药材名称鹈鹕油拼音Tí Hú Yóu别名斑嘴鹈鹕、淘鹅油来源鹈形目鹈鹕科斑嘴鹈鹕Pelecanus roseus Gmelin,以脂肪入药。生境分部我国北部地区,冬季迁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