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野芝麻

野芝麻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野芝麻

药材名称野芝麻

拼音Yě Zhī Mɑ

别名野油麻、山麦胡、地蚤

来源唇形科野芝麻属植物野芝麻Lamium barbatum Sieb. et Zucc.,以地上全草入药。夏季采花;夏秋采全草,晒干。

性味甘、辛,平。

功能主治全草:散瘀,消积,调经,利湿。用于跌打损伤,小儿疳积,白带,痛经,月经不调,肾炎,膀胱炎。

花:调经,利湿。用于月经不调,白带,子宫颈炎,小便不利。

用法用量全草1~2两;花3~5钱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药大辞典》:野芝麻

药材名称野芝麻

拼音Yě Zhī Mɑ

别名续断(《江苏植物名录》),白花菜(《东北药植志》),白花野芝麻(《黑龙江中药》),糯米饭草、吸吸草(《浙江民间草药》),包团草、泡花草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,野油麻(《湖南药物志》),土蚕子(《常用中草药配方》)。

出处《植物名实图考》

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野芝麻全草。5~6月采花或全草,阴干。

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30~55厘米。茎直立,单一,具4棱,被粗毛。叶对生,心脏卵形,长3~9厘米,宽1~5.5厘米,先端长尾尖,基部心形,有时近截形,边缘具粗牙齿,两面有伏毛;叶柄长6~50毫米。轮伞花序生于上部叶腋间;苞片线形,长1.8~5毫米,具毛;花萼5裂,裂片锥形或针形,比萼筒稍长或长近1倍;花冠白色,长20~30毫米,2唇,有长毛,上唇呈兜状向下弯曲,下唇3裂,下垂;雄蕊4,2强,花丝有茸毛,花药黑紫色;子房4深裂,花柱着生子房底,柱头2裂。小坚果三角状,暗褐色,长约3毫米。花期5~6月。果期6~7月。

本植物的根(野芝麻根)亦供药用,另详专条。

生境分部生于林缘、林间空地、灌木丛间,或溪边、山脚下、路旁草丛中。分布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、河南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等地。

化学成分叶含粘液质、鞣质、挥发油、抗坏血酸0.56%、胡萝卜素15毫克%、皂甙。花含黄酮甙等成分;黄酮甙中有异槲皮甙、山柰酚-3-葡萄糖甙、槲皮黄甙1.07%、山柰酚-3-双糖甙、野芝麻甙、芸香甙;其他还有胆碱、粘液质、挥发油0.05%、皂甙、抗坏血酸0.72%、组胺酪胺、焦性儿茶酚鞣质5.2%、绿原酸、咖啡酸等。另据报道,金株含水苏碱2.01%。

药理作用野芝麻提取物可使动脉及子宫收缩,可用于子宫出血。该植物含强溶血作用的皂甙,但不在花中。小鼠口服从野芝麻分离出来的黄酮,能抑制可卡因产生的兴奋作用。

性味《浙江民间草药》:"味微甘,性平。"

功能主治治肺热咳血,血淋,白带,月经不调,小儿虚热,跌打损伤,肿毒。

①《东北药植志》:"花,治白带及月经困难。"

②《黑龙江中药》:"花,清血止血,治月经不调和月经前后腹痛。"

③《浙江民间草药》:"梗,花,止咳血,清肺热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~5钱,或研末。外用:鲜者捣敷或研末调敷。

复方①治咯血咳嗽:吸吸草五钱至一两,鹿衔草五钱。同煎服。(《浙江民间草药》)

②治子宫颈炎,小便不利,月经不调:野芝麻五钱。水煎,日服二次。(《吉林中草药》)

③治小儿虚热:野芝麻三钱,地骨皮三钱,石斛四钱。水煎服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
④治血淋:野芝麻炒后研末,每服三钱,热米酒冲服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
⑤治闪挫扭伤:土蚕子鲜全草四两,鲜佩兰四两,鲜栀子叶四两。共捣烂外敷。(《常用中草药配方》)

⑥治骨折:包团草、铁线草接骨丹、接筋藤各等量,捣烂炒热包伤处。(《贵州草药》)

⑦治肿毒,毒虫咬伤;野芝麻、山莴苣萱草,共捣烂敷患处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野芝麻

药材名称野芝麻

拼音Yě Zhī Mɑ

英文名Herb of Barbate Deadnettle,Barbate Deadnettle

别名白花益母草续断白花菜、白花野芝麻、糯米钣草、吸吸草、包团草、泡花草、野油麻、土天子、山麦胡、野藿香山芝麻、山苏子

出处出自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野芝麻,临江、九江山圃中极多。春时丛生,方茎四棱,棱青,茎微紫,对节生叶,深齿细纹,略似麻叶;木平末尖,面青背淡,微有涩毛,绕节开花,色白,皆上矗,长几半寸。上瓣下覆如勺,下瓣圆小双歧,两旁短缺,如禽张曰。中森扁须,随上瓣弯垂,如舌抵上腭。星星黑点。花萼尖丝,如针攒簇。叶茎味淡微辛,作芝麻气而更腻。湖南圃中尤多,蔓夷不尽,或即呼为白花益母草

来源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野芝麻的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amium barbatum Sieb. Et Zucc.

采收和储藏:5-6月采收全草,阴干或鲜用。

原形态多年生草本。根茎有长地下匍匐枝。茎高达1m,单生,直立,四棱形,具浅槽,中空,几无毛。茎下产的叶卵圆形或心脏形,长4.5-8.5cm,宽3.5-5cm,先端尾状渐尖,基部心形;茎上部的地卵圆状披针形,较茎下部的叶为狭长,先端长尾状渐尖,边缘有微内弯的牙齿状锯齿,齿尖具胼胝体的小突尖,草质,两面均被短硬毛;叶柄长达7cm,茎上部的渐变短;苞叶通常具柄。轮伞花序4-14花,着生于茎端,苞片狭线形或丝状,长2-3mm,锐尖,具缘毛。花萼钟形,长约1.5cm,宽约4mm,外面疏被伏毛,萼齿披针状钻形,长7-10mm,具缘毛;花冠白色或浅黄色,长约2cm,筒部稍上方呈囊状膨大,筒口宽至6mm,外面在上部被疏硬毛或近绒毛状毛被,余部几无毛,内面冠筒近基部有毛环,冠檐二唇形,上唇直立,倒卵圆形或长圆形,长约1.2cm,先端圆形或微缺,边缘具缘毛及长预知毛,下唇长约6mm3裂,中裂片倒肾形,先端深凹,基部急收缩,侧裂片宽;雄蕊花丝扁平,被微柔毛,彼此粘连,花药深柴色,被柔毛;花柱丝状,先端近相等的2浅;花盘杯状;子房裂片长圆形,无毛。小坚果倒卵圆形,淡褐色。花期4-6月,果期7-8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路边、溪旁、田埂及荒坡上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华东各地。西北的陕西、甘肃的湖北、湖南以及西南的四川、贵州等地均有之。

性状性状鉴别 茎呈类方柱形,长25-50cm。叶对生,多皱缩或破碎,完整者展平后呈心状卵形,先端长尾状,基部心形或近截形,边缘具粗齿,两面具伏毛;叶柄长1-5cm。轮伞花序生于上部叶腋内,苞片线形,具睫毛,花萼钟形,5裂,花冠多皱缩,灰白色至灰黄色。质脆。气微香,味淡,微辛。

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:表皮细胞1列被角质层;亦见短小腺毛及非及非腺毛或其残基。表皮下棱角处具厚角组织;内皮层细胞1列,可见凯氏点。维管组织连续成环(嫩茎断续环列)。木质部组织内有时可见细小草酸钙棱晶,单个存在工数个相集于同一细胞内。

叶表面制片:上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;下表皮细脆垂周壁波状或深波状主糨曲。气孔见于下表皮,常为直轴式。非腺毛2(1-3)细胞,刚直或有时弯曲,长250-964μm,壁稍加厚,具疣,常木化;腺毛短小,柄部1-2细胞,头部4(或1、2)细胞,另有鳞状腺毛,柄部单细胞,头部8细胞(有时胞间界限不清)。

化学成分叶含粘液质、鞣质,挥发油,抗坏血酸(ascor-bic acid),胡萝卜素(carostene),皂甙。花含黄酮等成分,其中有异槲皮甙(isoquercitrin),山柰酚-3-葡萄糖甙(kaempferol-3-gluco-side),槲皮黄甙(quercimeritrin),山柰酚-3-又糖甙(kaempferol-3-diglycoside),野芝麻甙(lamioside),芸香甙(rutoside),还含胆碱(choline),粘液质,挥发油,皂甙,抗坏血酸,组胺(histamine),酪胺(tyramine),焦性儿茶酚鞣质(catechol tannin)等。全株含水苏碱(stachydrine)[1]。

药理作用野芝麻提取物可使动脉及子官收缩,可用于子宫出血。该植物含强溶血作用的皂甙。但不在花中。小鼠口服从野芝麻分离出来的黄酮,能抑制可卡因产生的兴奋作用。

性味味辛;甘;性平

功能主治凉血止血;活血止痛;利湿消肿。主肺热咳血;血淋;月经不调;崩漏;水肿;白带;胃痛;小儿疳积;跌打损伤;肿毒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9-15g;或研末。外电用:适量,鲜品捣敷;或研末调青敷。

复方①治咯血咳嗽:吸吸草五钱至一两,鹿衔草五钱。同煎服。(《浙江民间草药》)②治子宫颈炎,小便不利,月经不调:野芝麻五钱。水煎,日服二次。(《吉林中草药》)③治小儿虚热:野芝麻三钱,地骨皮三钱,石斜四钱。水煎服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④治血淋:野芝麻炒后研末,每服三钱,热米酒冲服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⑤治闪挫扭伤:土蚕子鲜全草四两)鲜佩兰四两,鲜桅子叶四两。共捣烂外敷。(《常用中草药配方》)⑥治骨折:包团草、铁线草接骨丹、接筋藤各等量,捣烂炒热包伤处。(《贵州草药》)⑦治肿毒,毒虫咬伤:野芝麻、山莴芭、萱草,共捣烂敷患处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
各家论述1.《东北药植志》:花,治白带及月经困难。

2.《黑龙江中药》:花,清血止血,治月经不调和月经前后腹痛。

3.《浙江民间草药》:梗,花,止咳血,清肺热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聚叶虎耳草

    药材名称聚叶虎耳草拼音Jù Yè Hǔ ěr Cǎo英文名all-grass of Fascicleleaf Rockfoil别名松蒂出处始载于《甘肃中草药手册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虎耳草科植物聚叶虎耳

  • 野花椒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野花椒药材名称野花椒拼音Yě Huā Jiāo别名花椒、岩椒来源芸香科花椒属植物野花椒Zanthoxylum simulans Hance,以根、果实及叶入药。果实秋末冬初采摘,晒

  • 野兔脑

    药材名称野兔脑拼音Yě Tù Nǎo来源兔目兔科蒙古兔Lepus tolai Pallas;东北兔L. mandschuricus Radde;孙河兔(草兔)L. capensis L.;雪

  • 山薄荷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山薄荷药材名称山薄荷拼音Shān Bò He别名摩眼子(《中国经济植物志》)。出处《吉林中草药》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香青兰的全草。8~9月采收全草,晒干。原形态一年生草本,高20

  • 鸢脚爪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鸢脚爪药材名称鸢脚爪拼音Yuān Jiǎo Zhǎo别名鹰爪(《四川中药志》)。出处《四川中药志》来源为鹰科动物鸢的脚爪。原形态茑(《诗经》),又名:黑耳鸢、老鹰。体长约65厘米。嘴黑

  • 窝儿七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窝儿七药材名称窝儿七拼音Wō ér Qī别名阿儿七、窝儿参、山荷叶(《陕西中草药》)。出处《陕西中草药》来源为小檗科植物中华山荷叶的根茎。秋季采挖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达50

  • 小红袍

    药材名称小红袍拼音Xiǎo Hónɡ Páo别名五叶藤、五月藤、地星来源药材基源:为伞形科植物普渡天胡荽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ydrocotyle handelii Wolff采收和储藏:夏、

  • 闭鞘姜

    药材名称闭鞘姜拼音Bì Qiào Jiānɡ别名樟柳头、广东商陆、白石笋、山冬笋、水蕉花、象甘蔗来源姜科闭鞘姜属植物闭鞘姜Costus speciosus (Koenig)Smit

  • 铜钱麻黄

    药材名称铜钱麻黄拼音Tónɡ Qián Má Huánɡ出处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来源为豆科植物中国宿苞豆的根。全年可采。切段晒干。原形态攀援灌木。茎细弱,被白色

  • 大叶排草

    药材名称大叶排草拼音Dà Yè Pái Cǎo来源药材基源:为报春花科植物大叶过路黄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ysimachia fordiana Oliv.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,洗净,晒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