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陈壶卢瓢

陈壶卢瓢

《中药大辞典》:陈壶卢瓢

药材名称陈壶卢瓢

拼音Chén Hú Lú Piáo

别名壶卢瓢(《海上方》),破瓢(《孙天仁集效方》),败瓢(《纲目》),败瓠(《食物本草会纂》)。

出处《纲目》

来源葫芦科植物瓢瓜葫芦的陈旧的老热果皮瓢瓜:秋末或冬初,采取老熟果实,打碎,晒干。苦葫芦:秋季果实老熟至外壳转黄时采下,用瓷片刮去外层薄皮后晒干。

性状瓢瓜的干燥果皮,系陈旧而破碎的片块,形状不规则,大小不一,厚约4~7毫米;外表黄棕色,较光滑,内表面黄白色。质坚硬,不易折断。气无,味淡。

②苦葫芦的完整果实,呈哑铃状,中部细缩如腰,上段卵形,下段较大,呈球形,顶部有花柱痕,基部的果柄已除去,仅存果柄痕,全长8~12厘米,直径3~4厘米;外面黄色,光滑。质坚硬。破碎后灰黄白色。气弱,味苦。

上二种均以干燥,色黄、无霉者为佳。主产江苏及上海郊区等地,其他地区亦有。

性味苦,平。

①《纲目》:"苦,平,无毒。"

②《饮片新参》:"淡,平。"

功能主治水肿,臌胀,痔漏下血,血崩,带下。

①《纲目》:"消胀杀虫,治痔漏下血,崩中,带下赤白。"

②《饮片新参》:"利水,消皮肤肿胀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0.5~1两;或烧存性研末。外用:烧存性研末凋敷。

复方①治中满鼓胀:三、五年陈壶芦瓢一个,以糯米一斗作酒,待熟,以瓢于炭火上炙热,入酒浸之,如此三、五次,将瓢烧存性研末。每服三钱,酒下。(《余居士选奇方》)

②治大便下血:败瓢(烧存性)、黄连等分。研末。每空心温酒服二钱。(《简便单方》)

③治赤白崩中:旧壶芦瓢(炒存性)、莲房(煅存性)等分。研末。每服二钱,热水调服,三服,有汗为度,即上,甚者五服止。(《海上方》)

④治汤火伤灼:旧壶芦瓢烧敷之。(《濒湖集简方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陈壶卢瓢

药材名称陈壶卢瓢

拼音Chén Hú Lú Piáo

英文名Bottle Gourd Peel, old pericarp of Bottle Gourd

别名壶卢瓢、破瓢、败瓢、败瓠、葫芦壳、葫芦瓢、陈瓠壳

出处出自《本草纲目》。

本草纲目》:瓢,乃瓠壶破开为之者,近时方药亦时用之,当以苦瓠为佳,年久者尤妙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葫芦科植物葫芦瓠瓜和小葫芦的老熟果实果壳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agenaria siceraria (Molina) Standl Lagenaria siceraria (Molina) Standl. Var. depressa (Ser.) Hara Lagenaria siceraria (Molina) Standl. Var. microcarpa (Naud.) Hara

采收和储藏:葫芦和瓠瓜:秋末冬初采取老熟果实,切开,除去瓤心种子,打碎,晒干。小葫芦:秋服采取外壳呈黄色的老熟果实,用瓷片刮去外层薄皮后晒干。

原形态1.一年生攀援草本。茎、枝具沟纹,被粘质长柔毛,老后渐脱落。叶柄纤细,长16-20cm,被毛;顶端有2腺体;叶片卵状心形或肾状卵形,长、宽约10-35cm,不分裂成3-5裂,具5-7掌状脉,先端锐尖,边缘有不规则的齿,基部心形,弯缺开张,半圆形或近圆形,两面均被微柔毛,叶背及脉上较宇航局。卷须纤细,初时有微柔毛,上部分2歧。雌雄同株,雌、雄花均单生;雄花:花梗细,比叶柄稍长,花梗、花萼、花冠均被微柔毛,花萼筒漏斗状,长约2cm,裂片披针形,长5mm,花冠白色,裂片皱波状,长3-4cm,宽2-3cm,先端微缺而顶端有小尖头,5脉;雄蕊3,花丝长工3-4mm,花药长8-10mm,长圆形,药室折曲;雌花花梗比叶柄稍短或近等长;花萼和花冠似雄花;花萼筒长2-3mm,子房中间缢缩,密生粘质长柔毛,花柱粗短,柱头3,膨大,2裂。果产初为绿以,后变白色至带黄色,果形变形较大,因不同变种和品种而异,有呈哑铃状,长数十厘米,有的仅长10cm,有的呈扁球形、棒状或杓状,成熟后果皮变木质。种子白色,倒卵形或三角形,先驱端截形或2齿裂。稀圆,长约20mm。花期7-8月,果期8-9月。

2.本种与萌葫芦的主要区别在于:瓠果扁球形,直径约30cm。

1.小葫芦一年生攀援草本。茎、枝具沟纹,被软柔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10-20cm,顶端有2腺体,被毛;卷须纤细,上部分2歧,初时被微柔毛;叶片卵状心形或肾状卵形,长、宽均10-30cm,不分裂或3-5裂,先端锐尖,基部心形,弯缺开张,边缘有不规则的齿;掌状脉5-7。雌雄花均单生;雄花花梗细,比叶柄稍长,花萼筒漏斗状,裂片披针形;花冠白色,裂往皱波状,雄蕊3,花室折曲。雌花花梗比叶柄稍短或近等长;花萼和花冠似雄花;子房中间缢缩,花柱粗短,柱头3,2裂。植株结实较多;果实哑铃状,下部大于上部,长不足10cm。花期7-8月,果期8-9月。

生境分部主产于江苏及上海郊区等地,其他地区亦有。

性状性状鉴别 ⑴葫芦果实呈哑铃状,中部缢细,上部和下部膨大。下部小,卵形,连于果柄;上部大,类球形,顶端有花柱基。表面黄棕色,较光滑。质坚硬。气微,味淡。

⑵瓠瓜 多为破碎的果壳块片,形状不规则,大小不一,厚4-7mm。外表面淡黄色,较光滑;内表面黄白色。质坚硬气微,味淡。

⑶小葫芦果实形状同葫芦而较小,长8-10cm。

以色黄白、洁净、无异味者为佳。

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:灰黄色。①木化薄壁细胞成片,多破碎,完整者呈类多角形、类圆形、长方形或不规则形,直径30-132μm,壁厚3-6μm,有时可见数个纹孔相集成圆形纹孔域。②石细胞黄色,多成群,长椭圆形、三角状、不规则形,直径33-48μm,壁厚,纹孔孔沟明显。③螺纹导管直径14-26μm,木脂。

化学成分葫芦果实含瓜氨酸(citrulline)。葫芦杂交种果实的主成分为22-脱氧葫芦苦味素D(22-deoxocucurbitacin D)及少量22-脱氧异葫芦苦味素D(22-deoxoisocucurbitacin D);种子含脂肪油、皂甙。

药理作用葫芦煎剂按0.4g/kg给麻醉狗静脉注射,有显着的利尿作用,与虫笋合用,其作用更显;以煎剂2g/kg给兔灌胃,每日排尿总量无增加,但在给药12h内尿量增加40%。

性味味甘;苦;性平

功能主治利水;消肿。主水肿;膨胀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0-30g;或烧存性研末。外用:适量,烧存性研末调敷。

各家论述1.《本草纲目》:消胀杀虫,治痔漏下血,崩中,带下赤白。

2.《饮片新参》:利水,消皮肤肿胀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鲢鱼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鲢鱼药材名称鲢鱼拼音Lián Yú别名鲸鱼、白鱮(《埤雅》),白脚鲢(《医林纂要》)。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鲤科动物鲢鱼的肉。原形态体侧扁,呈纺锤形,腹部狭窄,从胸部至

  • 蛇头细辛

    药材名称蛇头细辛拼音Shé Tóu Xì Xīn别名蜘蛛香、水臭草、阿计欧、岩边香来源药材基源:为几酱科植物柔垂缬草的根、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aleriana flaccidissima Ma

  • 托里贝母

    药材名称托里贝母拼音Tuō Lǐ Bèi Mǔ英文名Bulbus Fritillariae Tortifoliae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托里贝母Fritillariatortifolia X. Z

  • 帘子藤

    药材名称帘子藤拼音Lián Zi Ténɡ别名花拐藤、腰骨藤、长角胶藤来源夹竹桃科帘子藤Pottsia laxiflora (Blume) O. Ktunze,以根、茎、乳汁入药。

  • 三花枪刀药

    药材名称三花枪刀药别名大青草[四川西昌]、小九头来源爵床科三花枪刀药Hypoestes triflora Roem. et Schult.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四川、云南。性味微涩,凉。功能主治清热解

  • 抚松乌头

    药材名称抚松乌头拼音Fǔ Sōnɡ Wū Tóu来源药材基源:为毛茛科植物抚松乌头的块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conitum fusungense S.H.Li et Y.H.Huang采收和储藏:

  • 鸭脚茶

    药材名称鸭脚茶拼音Yā Jiǎo Chá别名高脚落山箕、山落茄、雨伞子、九节兰来源药材基源:为野牡丹科植物中华野海棠的全株或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redia sinensis(Diels)H.L.

  • 小叶杜鹃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小叶杜鹃药材名称小叶杜鹃拼音Xiǎo Yè Dù Juān别名黑香柴(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)。出处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头花杜鹃的枝叶。全年可采。阴

  • 芥菜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芥菜药材名称芥菜拼音Jiè Cài别名芥(《仪礼》),大芥(《方言》),雪里蕻(《野菜笺》),皱叶芥(《纲目》),黄芥(《中药志》)。出处《千金·食治》来

  • 紫椴

    药材名称紫椴拼音Zǐ Duàn来源药材基源:为椴树科植物紫椴的花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ilia amurensis Rupr.采收和储藏:6-7月开花时采收,烘干或晾干。原形态紫椴 乔木,高25m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