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鳐鱼胆

鳐鱼胆

药材名称鳐鱼胆

拼音Yáo Yú Dǎn

别名劳子鱼胆、老板鱼胆

来源药材基源:为鳐科动物孔鳐、何氏鳐及近缘种的胆囊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Raja porosa Gunther2.Raja hollandi Jordan et Richardson

采收和储藏:捕杀后,取出胆囊,洗净,鲜用或阴干。

原形态1.孔鳐,体盘亚圆形。吻稍突出,吻软骨前端愈合部比后端分离部约大2倍,尾较宽扁,尾上的结刺,雌体5行,雄体3行,每行结刺10-20余个。眼小。背鳍2个,间隔短,腹鳍分裂颇深。头后脊板上第1结刺前面正中具椭圆形或直条状综合粘液孔一群,有时呈“入”或“人”字形,上部连合,下部尚分离。腹面上腹腔后部两侧,各具粘液孔一样。

2.何氏鳐,体盘斜方形,后部圆形。体长一般为50cm左右。吻延长而钝尖,吻长比眼径大4-4.4倍,喷水孔宽约等于眼径的1/2或稍大。鼻孔位于口前方,有口鼻沟与口相通。口浅弧形,颇大,上下颌牙颗粒状,铺石状排列。体般背面基本光滑,但在眼前方和上方环列着1条7-9枚的小刺;在眼后方、背部中央有少数小刺;在尾部背面有向后方倾斜的小刺4-5行。背鳍2个,位于尾的中部以后,胸鳍大,已与躯干愈合成体盘。腹鳍分裂很深,前部分化成趾状突出。尾鳍很小。体背浅褐色,体盘上散有众多黑褐色斑点。呈圆形、卵圆形、块状或星芒状。胸鳍后缘近腹鳍处有1个黑褐色多环层晴状大斑,腹鳍背面及尾鳍基部也有黑褐色斑点。腹面灰褐色,具许多暗色细斑,每斑围着1个粘液孔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1.栖息于较寒水性海区的海底。以蟹、虾、端足类、小型甲壳动物,以及多毛类、贝类、小型鱼类和头足类动物为食。

2.为暖水性底层鱼类,主食贝类等软体动物。

资源分布:1.我国分布于渤海、黄海、东海。

2.我国分布于东海、南海。

化学成分含已糖-6-磷酸脱氢酶(hexose6-phosphate dehydrogenase)。

性味味苦;性寒

功能主治散瘀止痛;解毒敛疮。主风湿性关节痛;跌打肿痛;疮疖;溃疡

用法用量内服:干胆研末,3-6g;鲜胆汁,5-10滴。外用:适量,干胆磨醋涂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射尿拐

    药材名称射尿拐拼音Shè Niào Guǎi别名变色树蛙(薛德熵《系统动物学》),青竹拐(《陆川本草》),斑腿树蛙(《中国动物图谱·两栖动物》)。出处《陆川本草》来源为树

  • 五倍子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五倍子药材名称五倍子拼音Wǔ Bèi Zǐ英文名GALLA CHINENSIS别名棓子、百药煎、百虫仓来源本品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.、青麸杨

  • 猪胆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猪胆药材名称猪胆拼音Zhū Dǎn出处《别录》来源为猪科动物猪的胆或胆汁,取得后,挂起晾干,或在半干时稍稍压扁,再干燥之。原形态动物形态详"猪肉"条。化学成分胆汁中

  • 粘人花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粘人花药材名称粘人花拼音Zhān Rén Huā别名饿蚂蝗、黄粘粑草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,野豆子、牛巴嘴(《四川中药志》),山蚂蝗、过路黄(《云南中草药》),瓦子草(《中国高

  • 山皮条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山皮条药材名称山皮条拼音Shān Pí Tiáo别名金雀花(《贵州药植目录》)。出处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来源为豆科植物四川木蓝的根或全株。全年均可采收,洗净,晒干或

  • 羊哀

    药材名称羊哀拼音Yánɡ āi别名山羊胃结石来源偶蹄目牛科山羊Capra hircus L.,以胃结石入药。生境分部西北、华北、西南。性味淡,温。功能主治降胃气,解毒。主治反胃吐食,噎膈噫气

  • 木姜子根

    药材名称木姜子根拼音Mù Jiānɡ Zǐ Gēn别名木椒子根来源药材基源:为樟科植物清香木姜子等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Litsea euosma W.W.Smith2.Litsea moll

  • 短体鳗

    药材名称短体鳗拼音Duǎn Tǐ Mán别名油鲇、土龙、鳗鱼来源药材基源:为蛇鳗科动物鳄形短体鳗、中华须鳗的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Brachysomophis crocodilinus(Benn

  • 小悬钩子

    药材名称小悬钩子别名莓子、覆盆子[青海]来源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石生悬钩子Rubus saxatilis L.,以全株及果实入药。夏秋采全株,晒干。夏末果实近成熟时,摘取果实,于沸水中微浸,捞出,晒干。

  • 黄山鳞毛蕨

    药材名称黄山鳞毛蕨拼音Huánɡ Shān Lín Máo Jué别名小叶凤凰尾巴草来源药材基源:为鳞毛蕨科植物黄山鳞毛蕨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ryopteris hwangshanensi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