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鸡挂骨草

鸡挂骨草

《中药大辞典》:鸡挂骨草

药材名称鸡挂骨草

拼音Jī Guà Gǔ Cǎo

出处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

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刺蕊草全草。夏、秋采集,晒干。

原形态直立草本,基部木质化。茎方形,绿色或淡红色,节膨大。叶对生;有柄;卵圆形,边缘有锯齿,先端渐尖,基部阔楔形或浅心形。穗状花序腋生或顶生;花轮多数,密集,花白色;萼齿5;花冠2唇形,4裂;雄蕊4,突出,花丝有毛;雌蕊1,花柱2裂。小坚果,椭圆形,腹面有棱平滑,长约1.5~2毫米,棕黄色。

生境分部生于路旁、荒地或山坡林下潮湿处。分布云南等地。

性味苦,凉。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,凉血止血。治肺结核咳血,吐血,急性胃肠炎。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~2两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鸡挂骨草

药材名称鸡挂骨草

拼音Jī Guà Gǔ Cǎo

英文名Herb of Glabrous Pogostemon

别名鸡排骨草野靛

出处出自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刺蕊草的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gostemon glaber Benth.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晒干。

原形态草本植物,高0.5-2m。茎直立,四棱形,幼时被柔毛,后变无毛。叶对生;叶柄长3-7cm,被疏柔毛;叶片卵圆形,长6-13cm,宽3-9cm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或近圆形,边缘具重锯齿,两面被柔毛。轮伞花序多花,组成连续或稍间断的假穗状花序,顶生或腑生,长3-20cm;小苞片卵圆形,长约为1.5mm,略被毛;花萼卵状筒形,长约3mm,外面柔毛,萼齿5,三角形,等长,约为萼筒1/3长;花冠白色或淡红色,长约5mm,上唇3裂,外面被短毛,下唇全缘,无毛;雄蕊4,外伸,伸出部分与花冠头2深裂;花盘杯状。小坚果圆形,稍压扁状。花期11-翌扯3月,果期12-翌年3、4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900-2700m的山坡、路旁、荒地、山谷或林中等阴处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醅、南部及东南部。

药理作用本品1%-2%节馏油滴鼻给药,对小鼠感染流感病毒FM1有较明显的保护作用,而0.5%时保护效果较差,0.2%以下时小鼠无保护作用,口服和皮下注射给药无效。以本植物油为上制成的药膏,对人群预防感冒也有较好的保护作用[1]。

性味味苦;性凉

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止血;化湿和中。主肺结核;咳血;吐血;急性胃肠炎;小儿疳积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0-60g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朱兰

    药材名称朱兰拼音Zhū Lán别名斩龙剑、双肾草、祖师箭、青蛇剑来源药材基源:为兰科植物朱兰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gonia japonica Reichb. F. [P.kungii Ta

  • 棉花根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棉花根药材名称棉花根拼音Mián Huā Gēn别名土黄芪来源锦葵科棉属植物草棉Gossypium herbaceum L.、树棉(中国棉)G. arboreum L.及

  • 刺楸树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刺楸树根药材名称刺楸树根拼音Cì Qiū Shù Gēn别名刺五加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出处《四川中药志》来源为五加科植物刺楸的根或根皮。夏末秋初采挖,洗净晒干。化学

  • 泡桐花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泡桐花药材名称泡桐花拼音Pào Tónɡ Huā出处《河南中草药手册》来源为玄参科植物泡桐或毛泡桐的花。功能主治治上呼吸道感染,支气管肺炎,急性扁桃体炎,菌痢,急性

  • 铁锈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铁锈药材名称铁锈拼音Tiě Xiù别名铁衣(《普济方》),铁线粉(《养生经验合集》)。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源为铁露置空气中氧化后生成的红褐色锈衣。炮制《日华子本草》:"

  • 拘那花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拘那花药材名称拘那花拼音Jū Nà Huā别名九芎(《台湾府志》),苞饭花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九荆(《植物名汇》)。出处《植物名实图考》来源为千屈菜科植物拘那花的花或根。原

  • 亮光菜

    药材名称亮光菜拼音Liànɡ Guānɡ Cài来源药材基源:为凤仙花科植物路南凤仙花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Impetiens loulanensis Hook.f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

  • 滇海水仙花

    药材名称滇海水仙花拼音Diān Hǎi Shuǐ Xiān Huā别名大报春花、水白菜、大癞痢出处滇海水仙花始载于清代《植物名实图考》,云:"滇海水仙花,生海滨。铺生,长叶如车前草而瘦,粗厚涩纹,层层

  • 腐卑

    药材名称腐卑别名小青[湖北]、山膏药、豆腐叶、六月冻、凉粉柴来源马鞭草科腐卑属植物腐卑Premna microphylla Turcz.,以根及叶入药。四季可采,鲜用或晒干。性味苦、涩,寒。功能主治清

  • 蜂蜜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蜂蜜药材名称蜂蜜拼音Fēnɡ Mì英文名MEL别名蜂糖、蜜糖来源本品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Apis cerana Fabricius或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in